基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新城背景下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时间:2022-09-15 11:28:03

基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新城背景下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汽车普及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为了缓解或避免这些问题,许多国家与地区逐步开始提倡以“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为主旨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1光明新区发展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势

作为深圳市未来重点的开发片区,光明新区在建设之初就高标准规划,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前瞻性。光明新区的路网建设充分地考虑了未来慢行交通发展的需要,均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保证未来慢行交通系统的完整性及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光明新区的现状建成区仅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4.33%,建设用地充足,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慢行交通的需要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

2光明新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光明新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主要有非机动车系统发展策略、步行系统发展策略和交通宁静化发展策略。

2.1非机动车系统发展策略

1)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在城市客运走廊上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廊道网络系统,廊道网络应覆盖所有的慢行区。廊道上的非机动车系统必须有独立行驶环境良好的非机动车道。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之间良好的换乘系统。3)利用公共自行车在便利性、安全性、经济性上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引导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转换,引导非机动车良性发展。4)充分利用光明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创造性的构建依山滨水的非机动车出行空间,弥补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出行空间的不足。

2.2步行系统发展策略

1)实行步行者优先,提倡、引导慢行交通出行方式。2)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实行“快慢分行”。3)完善公交、步行一体化交通出行。4)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5)实行人车分离,合理制定过街形式、间距及设施宽度。

2.3交通宁静化发展策略

1)步行优先发展。交通宁静化保证了慢行交通(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并且对他们的优先发展鼓励大家以慢行交通出行,从而降低周边地 区的交通拥堵。2)机动车需求控制。交通宁静化通过一系列对机动车负影响的措施降低了实施区域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但是可以通过与发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来保证这些地区的可达性和机动性。3)以环境为本。交通宁静化的实施可以降低交通事故,提高绿化率,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噪音,实现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和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4)倡导街区文明。交通宁静化的实施将会使得人们改变出行习惯,做到车让人,实现文明出行,文明街道。

3光明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3.1规划目标

本次慢行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让慢行回归生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创造富有特色、功能匹配、尺度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2)倡导低碳、低能耗以及高效的生态出行方式。3)打造具有丰富内容的公共慢行场所。

3.2非机动车系统规划

构建“一环、四横、四纵、多点”的主要非机动车通道结构,结合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及实际需求,根据城市综合慢行廊道规划,增设一般性非机动车通道。

“一环”:南部郊野生态线、区域绿道5号线、北部郊野生态线、沿人民路线,穿越城市建设区域生态区,形成新区环状非机动慢行通道。

“四横”:沿民生大道―公常路、南环大道、沿塘明路―光明大道、光桥大道,连接城区东西方向,是城区内部跨区的重要非机动通道。

“四纵”:创业路、茅洲河、鹅颈水、光侨路,贯通城区南北方向慢通四大廊道。

“多点”:指北部郊野生态区、东部郊野公园与公明水库区、南部石岩水库区、西部生态区、光明中央公园、公明中心公园、沿茅洲河线多个节点。

3.3步行系统规划

本次步行通道规划在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区内设置独立步行通道,根据步行交通需求及步行分类,划分步行通道等级及空间布局。

1)沿生态河道线、水系、生态郊野边界、城市公园,社区 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设置重要步行通道,此类通道具有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2)沿若干城市主干道作为重要步行廊道,打通片区步行通道,确保步行空间系统的有机衔接。3)结合城市次级道路和周边地块功能布置一般性步行通道,强化地块步行空间,并与重要步行通道相互衔接,共同构建城区步行网络系统。

3.4非机动车换乘枢纽规划

换乘设施规划以地铁站点和常规公交场站为基础,针对常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一般轨道站点、轨道枢纽站等几个层次确定换乘等级。

非机动车换乘枢纽以地铁站点为主体,公交枢纽站(首末站)为辅助,按照功能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一级换乘枢纽:轨道枢纽站、中心城区轨道站和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2)二级换乘枢纽:一般轨道站、公交枢纽站、中心城区公交首末站。3)三级换乘枢纽:一般公交首末站规划形成“8+15+21”三级非机动车换乘枢纽。8个一级换乘枢纽以重要轨道站为基础,15个一般轨道站和公交枢纽站形成二级换乘枢纽,21个一般公交场首末站、综合车场形成三级换乘枢纽。

3.5人行过街天桥规划

光明新区现状已有过街天桥12座,此次新规划25座,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系统完善的过街天桥规划布局。

3.6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

规划除考虑在一级和二级非机动车换乘枢纽设置公共自行车公交中心站之外,根据光明新区规划用地布局,结合各功能区块中心,另外考虑24个单元片区设置公共自行车中心站。同时调整重合部分,形成光明新区综合自行车中心站布点规划,共规划41个自行车中心站点,形成覆盖全区的自行车服务体系。

3.7综合慢行廊道规划

综合慢行廊道线路主要是将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三个较为的独立慢行交通系统相结合,共同构建光明新区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同时,根据各级通道所处的不同功能,将综合慢行通道分为三级:区域慢行通道、综合慢行主通道、综合慢行次通道。

4结束语

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环保健康、节能低耗,是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和谐新城、创业新城”建设的绿色支撑体系。慢行交通系统通过与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系统的衔接和接驳,形成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光明新区的整体交通运行效率以及实现新区建设绿色新城目标。因此,光明新区构筑和谐、高效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对于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

[3]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

[4]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5]光明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

[6]光明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上一篇:城镇环境保护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公共交通突发晕倒事故中空气质量问题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