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人的年度音乐盛宴

时间:2022-09-15 09:59:21

20亿人的年度音乐盛宴

65年前的12月31日,新年将至,阴云密布。奥地利沦陷在纳粹的铁蹄下。欢乐似乎与这个国家绝缘。这时,著名指挥克莱门斯・克劳斯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期望用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来打碎空气中的僵冷晦暗,同时也向外界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此后,这个音乐会年年相承,便是被誉为乐坛年度盛事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音乐会是在1月1日上午进行的。因为奥地利人相信:新年是在1月1日下午来临的,用音乐来迎新年当然要比时间抢快一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直保持着最初的音乐风格―以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为主。尽管每年的演出曲目会有微小调整,偶尔指挥家也会“出其不意”,来两首其他音乐家的圆舞曲“换个口味”,但这并不妨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永恒不变的施特劳斯主旋律,并且年年都以“拉特斯基进行曲”作为返场曲目。

能演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只有一个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世界首席乐团”,其苛刻的录用制度只录取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而且必须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几年的“老维也纳”们。

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音乐会会场,始建于1867年,它有1744个座位,300多个站位。其中不少座位早就被标好名字,剔出贩卖名单,因为它们属于世袭制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会员们。普通乐迷如果想在现场聆听新年音乐会,必须提前一年多预订入场券:恭恭敬敬提笔运气,手写一封充满敬语的申请信,寄去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

每年1月2日,协会成员会开一次邮箱,抽签决定哪些幸运者获得来年新年音乐会的入场券。

19 5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创始人―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逝世,乐团选出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担任指挥。直到1980年波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自那时起,乐团开始邀请世界第一流的指挥家担任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也正是从80年代开始,唱片公司开始大规模的“进军”新年音乐会。DG、SONY、DECCA、EMI、CBS、PHILIPS等古典音乐巨头都曾发行过脍炙人口的新年音乐会年度唱片。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近年来最受关注的8张“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79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4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逝世后,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接过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棒,并从1955年开始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1979年是波斯科夫斯基最后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ECCA公司留下了当年的珍贵录音,并收录在其的“传奇”系列中,颇具历史纪念意义!

《1987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元旦的金色大厅属于赫伯特・冯・卡拉扬,这是指挥皇帝辉煌一生中唯一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近80的卡拉扬以他对斯特劳斯舞曲无比优雅、华丽的诠释,以他君临天下的气度与独特的幽默感,赋予了这场音乐会太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后人评价这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经典演出!卡拉扬在音乐会上指挥的两首约翰.斯特劳斯著名序曲《吉普赛男爵序曲》和《蝙蝠序曲》堪称典范之作。而与当时著名的青年女高音演唱家凯瑟琳・芭特尔合作的《春之声圆舞曲》更是这场盛会所有曲目经典中的经典。

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这首曲子响起时,指挥家与听众水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此唱片被评为企鹅三星带花名片,这也是迄今为之唯一一张获得企鹅三星带花评价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录音。

《1989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9年,金色大厅迎来了继87年卡拉扬之后又一位重量级大师―卡洛斯・克莱伯!这位以擅长赋予音乐戏剧性变化且指挥时肢体语言流畅优雅而著称的指挥家,为乐迷们带来了一场与1987年卡拉扬那场并肩齐名的音乐盛会。最令人感动的两个场景莫过于演奏第二首《农民波尔卡》时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全体演奏家在克莱伯的带领下放开嗓子的歌唱以及在演奏《蓝色多瑙河》一曲前观众鼓掌致意,当时克莱伯转过身来向全体观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发表新年祝辞:“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祝辞的倒数第二句是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指挥向全世界观众致新年贺辞成为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而被保留下来。

《1994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9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年度指挥是洛林・马泽尔,这也是他继1986年之后,重新走上这一盛会的指挥台。马泽尔在指挥施特劳斯家族曲目方面拥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加之其自身幽默的天性,让整场音乐会充满着和谐的美感以及热烈的气氛。S O N Y公司的现场录音平衡感非常好,音色清晰而自然。著名的《企鹅激光唱片指南》给予这张唱片三颗星的高度评价,评语说:“洛林・马泽尔使1994年新年音乐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场音乐会,他那种给人带来放松的快乐的演出方式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2001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1年,新世纪第一场新年音乐会迎来了奥地利本土指挥大师尼克劳斯・哈农库特。这位以崇尚本真主义为己任的指挥家为我们带来一场气象一新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哈农库特从衣着装饰到音乐处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其本土化特质,所以评论界认为这场音乐会是历年以来口味最为“地道”的一次。在选曲上,他意识大胆地用《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原始版本作为开场,没有观众掌声的附和,体现出这首曲目最为纯朴的一面,也表现出哈农库特对本真的追求。正式曲目的最后一首《恶魔快速波尔卡》最为火爆,其中一名乐手带着恐怖的恶魔面具,在曲目即

将结束之际,从一阵诡异的焰火中出现,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另外,音乐会上还有3首约瑟夫・兰纳的作品,以纪念这位维也纳圆舞曲的最早奠基者诞辰200周年。

《2002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充满着快乐和幽默气氛,这源自于年度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独特艺术气质;更有评论认为,小泽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完美地体现在了斯特劳斯音乐作品中。小泽征尔在这场音乐会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更因为他在祝辞中以汉语问候新年好,更让华人感动不已。

《2006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6年的新年音乐会特别之处在于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莫扎特年,一个是杨松斯。2006年1月27日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因此一向以施特劳斯家族曲目为主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特别加入了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而指挥家杨松斯(Mariss Jansons),为音乐会带来23首音乐作品,是历年的最多曲目,其中是6首是从来没有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过。

《2007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预览)

D G公司已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开通了专题网页并了200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唱片封面以及演出曲目。200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将由印度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第四次执棒,前三次分别是在1990年、1995年和1998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距离音乐会开演尚有近两个月,演出曲目单就已确定并在唱片公司网站上,曲目这么早就曝光前所未有,维也纳人似乎越来越心急了。曲目总数为18首,比往年有所减少;其中Joseph Strauss的《Irenen-Polka》、《Moulinet-Polka》、《FlattergeisterWalt z》,Jo h a n n St ra u s s的《Einz u g s-G alo p p》以及Jo se p h H ellm es b e rg e r的《Elfen reigen》等作品将是第一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亮相。由于2007年是Joseph Strauss诞辰180周年纪念,所以这场新年音乐会上来自约瑟夫的创作显得相对较多。

您应该了解的

永远的主角―施特劳斯家族

奥地利人骄傲地说:“有些人知道奥地利,许多人知道维也纳,所有的人都知道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得华・施特劳斯。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四人都叫约翰。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了280首舞曲风格的作品,其中圆舞曲占半数以上,由于其在圆舞曲方面的成就,人们尊称他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成就比他父亲大,他一生创作

了近500部作品,其中圆舞曲就有168首。1844年,在他19岁时就正式登台首演了他创作的作品《寓意短诗圆舞曲》及其他三首舞曲,而《寓意短诗圆舞曲》在“再来一个”的喝彩声中,竟连续重奏了19遍,获得巨大成功。第二天维也纳的一家报纸登出一条大标题:“晚上好,老施特劳斯;早上好,小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120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维也纳的标志―维也纳爱乐乐团与金色大厅“爱乐”是一个优美的词汇,而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爱乐”命名的乐团。据记载,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古斯塔夫・、瓦格纳、威尔第、李斯特等音乐家的一些

传世之作,都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的,比如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等。

作为“世界首席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保持着严格的录用制度: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们才

有资格入选,曾经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家威廉・富特文格勒说过:“这个乐团之所以无以匹敌,归功于这样

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维也纳化’,这些艺术家从小就生活在同一种景色中,来自同一个城市。”所谓“维也纳

化”,还包括乐器的“维也纳化”。与世界其他爱乐乐团有所不同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一直采用传统维也纳双簧

管、维也纳圆号、维也纳定音鼓,这些传统乐器创造了美妙“维也纳之声”。160多年来,维也纳爱乐乐团已经

成为奥地利的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奥地利邮政局曾经于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发行“维也纳爱乐乐团”特

种纪念邮票,奥地利国家银行曾于1989年发行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纪念金币。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一个大音乐厅,长48.8米,宽19.1米,高17.75米,正厅两侧肃立

着16座金色的女神像立柱,镀金天花板雕刻着《阿波罗和9位缪斯女神》,包厢席安放着奥地利历代音乐大师的胸像。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请来著名建筑师奥菲尔・汉森设计建造。为庆祝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正式落成,1870年1月6日,金色大厅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当时一位评论家这样写道:“大音乐厅不仅是演奏音乐的最佳场地,而且它本身就是一部音乐,它是莫扎特《朱庇特交响曲》凝固的形式,在这座大厅里,莫扎特和汉森两人心心相印。”

金色大厅是世界最高级别的音乐圣殿,能够在金色大厅登台,也是全世界乐队和演奏家们的一个梦想。

最常见的音乐体裁

圆舞曲

圆舞曲的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圆舞曲也被译为“华尔兹”舞曲,它起源于欧洲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别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圆舞曲是在奥地利的民间舞蹈“兰得勒舞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的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

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 47首圆舞曲,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兰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曲创作于18 67年,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兰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

玛祖卡

玛祖卡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以活泼热烈为主。

波尔卡

“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Klipsch RW-12D数字化的低音炮 下一篇:联想天骄S6000i多媒体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