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促进土地流转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2-09-15 09:43:00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促进土地流转的关系探析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性

(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表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核心化,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农村人口高度流动化,农村老年人难以得到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子女不愿意养老增多,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养老独立意识也在增强,“养儿防老”功能出现了弱化趋势。

(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土地保障实质上是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事实性层面的双层缺失造成的,本质上,土地只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土地最终意义上只是作为农民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它不可能具有社会保障的作用。但由于受土地增收幅度有限、初级农产品的利润低、工农产品的剪刀差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二、土地流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土地流转明确了农民的承包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的形式将世代耕种的土地自愿交付给他人经营,从效益和利润空间相对较窄的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城务工、经商;同时,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能使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带动非农产业快速增长,有力推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升级。

(二)强化土地补偿和安置费的社会保障功能

近年来,为建立分年龄、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参考城市标准,建立专门针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都十分重视,在资金筹措上,一部分地方财政直接补贴,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土地流转的补偿安置,土地流转在补偿安置和使用权的收益分配上对农民就业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资金问题适当地倾斜,促进了土地补偿和安置费对社会保障的功能。

(三)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客观地把现有农村居民分为从事农业生产与从事非农生产两大块,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切入点。

(四)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将成为农村现代社会保障模式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流转模式创新,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才能保证有充分可靠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进而成为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的推动力。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可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选择。“买断经营型”、“户际联营型”等,这些都不仅使种粮大户因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而得益,而且也能使转出土地的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流转中得到受益。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

(一)化解土地流转后的家庭养老危机

一旦在流转土地之后,遇到大的风险,老年农民只能转投自己的子女,重新回到家庭养老的模式,可能是刚“脱贫”又“返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为流转土地农民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为其子女减轻养老负担,进而化解新后可能深化的家庭养老危机。

(二)降低土地的流转风险

土地流转的风险,转出方最大的担心是将土地转出去后,能否在非农产业中取得稳定的收入;一旦遇到暂时的失业、年老、生病、事故等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能力,能否有其他的制度性保障。转入方却面临着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既受自然灾害、自然条件等自然风险的影响,又受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价格、市场供求等市场风险的影响。在农产品市场风险逐年增大的情况下,需要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降低流转风险。

(三)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国家和社会从物质和心理层面上给予农民养老生活等社会保障,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就业的自和选择权增强,依附土地保障的心理和能力减弱,土地流转的意愿增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的最好解决方法,对流转双方都是有益和必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四、政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促进土地流转的主导责任

任何制度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制度自身的效果,同时还取决于周围辅制度实施力度的影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促进土地流转,两者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只有相互辅助影响的作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土地的高效有序流转有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持续性。对此,政府应发挥应有作用,一方面要承担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机构和法律建设、资金筹集、监督管理和支付等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系统规范土地流转目的、程序和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浅谈古今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下一篇:河南省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