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15 07:51:08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当前,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加快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工具。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学生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积极地寻找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继而在考试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当前,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时代,人们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三个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不但要肩负其母语教育的责任,还要发挥培养学生的人格价值和思想感情的导航作用。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念做出如下总结: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应用能力的优秀学生。即,在新课标下,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树立起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是人在学生时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成绩论好坏”是传统教学思想中一刀切式的评定方法。在过去,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也是教学的重点培养对象,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大多被冠以“差生”的头衔,备受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这个方面,教师要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于语文学习较有天赋的学生,要适当地提高其学习的目标;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结合实际情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向其传授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其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小小举动也许会让学生的一生发生改变,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学活动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为了表现自我而去追求教学方法的翻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此外,教师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充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将革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以成绩论好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等作为新的教学策略来指导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素芬.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5.

[2]王艳梅.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

[3]邱云菊.追本溯源回归本真: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西汪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班教学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下一篇: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