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情况调查

时间:2022-09-15 07:39:48

哈尔滨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情况调查

摘要:本文结合文化部第四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通过调研和分析哈尔滨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探讨区级公共图书馆今后工作发展前景和策略。

关键词:哈尔滨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部 公共图书馆评估

1. 概述

哈尔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9座 ,其中区级公共图书馆7座,分布于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根据2006年哈尔滨市重新划分行政区的相关规定:哈尔滨市目前共有行政区8个,分别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综上所述,哈尔滨市当前除松北区暂时没有公共图书馆设置外,其它各区均有一座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区级公共图书馆。

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充分发挥阵地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利用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宣传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全力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哈尔滨市的区级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在以每年一个新台阶的步伐稳步前进。

2. 哈尔滨市区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特色

2.1 依靠地方政府扶持,努力增强自身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最近4年间,哈尔滨地区各区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先后有3个图书馆迁址重建。其中阿城区图书馆新馆于2011年建成并于2012年正式开馆接待读者,馆舍面积由原来的1245平方米增加到2040平方米;呼兰区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底建成并于201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舍面积由原来的1065平方米增加到2045平方米,读者年流通总人次由原来的的8700人次激增到10500人次,上升20%;道里区图书馆新馆现正在建设过程中,拟在群力新区建设一处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馆,一举改变原馆舍面积仅有520平方米的窘状。平房区图书馆也于2012年争取到部分资金对馆舍进行维修。

2.2 增强软件实力,提高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

各区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先后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支中心,尽最大努力配合共享工程建设基层服务站点,利用各种资源和自身优势辐射并带动本区域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哈尔滨地区各区馆克服自身困难,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实行了包括电子阅览室在内的全部免费开放服务,极大地保障了读者的阅读权利,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自2008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尔滨市图书馆的大力扶持下,各区馆陆续实现了办公软件升级,截至目前,已有6个区馆成功采用“intet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各项工作流程。香坊区图书馆、南岗区图书馆、阿城区图书馆也先后加入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成为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中心分馆,承担着本区域内社区分馆的管理工作和总馆分馆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平房区图书馆和道里区图书馆也已成功利用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平台开始文献加工、流通和统计等业务工作。截止目前,读者只要登录哈尔滨市图书馆网站就可以同时检索到包括道里区图书馆、南岗区图书馆、香坊区图书馆、平房区图书馆、阿城区图书馆在内的5个区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资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2.3 开展多姿多彩的读者活动,吸引读者到馆阅读

各区馆利用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和培训,吸引广大读者到馆阅读。4年来,各区馆共组织读者活动247次,参加活动人次达117631人。活动不仅吸引民众进入图书馆,也在无形中宣传了图书馆,使越来越多的人把到图书馆阅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工作的全面展开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名区馆读者总流通人次4年间上升了40%,具体

2.4 组织各种业务岗位培训,鼓励馆员撰写业务理论论文,增强馆员业务理论素养

为更快推进读者服务工作进程,各区馆不断加强业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不仅要求馆员积极参加省、市馆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还针对本馆具体情况组织岗位培训班82次,共培训人员1346人次。

3. 依靠优势,弥补不足,争创更大辉煌

3.1 继续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努力向一级图书馆标准靠拢

2009年,国家文化部开展了第四次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哈尔滨地区的7个区级公共图书馆有5个馆参加评估,2个馆未参评,其中有2个馆获得二级图书馆称号,2个馆获得三级 评估结束后,各区馆对评估定级结果都十分重视,正确认识自身不足,积极采取行动,4年间取得了巨大成效。由于馆舍原因未参评的道里区图书馆和阿城区图书馆都已推进新馆建设工作,呼兰区图书馆也建成新馆,力争在新的评估定级中评定更高级别的图书馆称号。

3.2 创新思维,拓展读者服务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有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图书馆也不能再埋首故纸堆中不问世事了。电子阅读设备的涌现,网络化的普及,强烈冲击着仍沿固有模式运行的图书馆工作者的思维,甚至在业界都已出现“纸制图书是否需要保留?”的讨论。

3.3增强馆员服务意识,提高馆员专业水平

在对图书馆的评定中,读者到馆频率和读者到馆次数占有决定性的比重,而决定读者到馆次数和频率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馆员素质教育上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可持续发展。以便在增强馆员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留住到馆读者,甚至是吸引那些从未到馆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提高馆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详尽、更专业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图书馆最忠实的支持者。(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 53-62.

[2] 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3): 31-40.

[3] 蒋永福.论图书馆治理[ J].图书馆论坛, 2008(12): 50-55.

上一篇: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利益平衡视野下的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