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探

时间:2022-09-15 07:14:32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探

数学是自然科学里的一枚珍珠,数学课堂就应该是既磨既琢这颗珍珠的砂石场。如何将这颗珍珠打磨出璀璨的光芒?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不断追寻心中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理应让学生时时有乐境在前。

让学生在你的引领下不断激发出探索未知的激情,不断前行。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规律的规律》。他的板书就三句话:1.“啊,怎么会这样?”2.“哦,原来是这样!”3.“哈哈,不都是这样……”这节课完全颠覆了常规化的教学习惯,引领学生不断往前探索,不断寻找不同的规律。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

在设计每一份教学预案时,我们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把每一位孩子领进数学的殿堂。

例如我在上《植树问题》一课中,引导学生“种树”,激发兴趣,探讨规律。

师:同学们在全长500米的马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猜一猜。

生:……

师:究竟谁的答案正确呢?我们动手种一种,来找找规律吧!先画一条线段表示马路,然后在马路上种树。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究竟要栽树100棵?101棵?还是99棵呢?可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5米。

生:……(有的同学还在拼命地画,有的同学在沉思)

生:老师,要画多久才能画完呀?

师:有疑惑?画不下?......那怎么办呢?

生:把500米看成10米找规律。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原来500米很大,他找了一个……(10米)

师:这10米就比较……

生:小。

师:他的想法很聪明!是的,要探讨规律,可从简单的数入手。

师:可把500米改为10米。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画线段图,发现问题,需要从短的路线开始找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很好地渗透了数学上常用的“以小见大”的解题思想。

二、融错而璨,课堂上的差错也是可贵的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上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面对错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他认为,如果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

在上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用12,5,15,4写出一个比例式。老师刚亮出题目,一个胖胖的男孩就高高举起了手。

生:12×5=15×4

生:(同学中有一丝躁动,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微笑地看着他)

生:(以为老师没听明白。大声、自信地说)12×5=6015×4=6012:5=15:4

师:不错。知道先算两个数的积,方法正确。你再仔细想想比例的基本性质,再检验一下你写的式子,好吗?

生:(思考了一会,笑了)我发现了,应该是12:4=15:5。

师:还有其它的写法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

在一个个这样的教学镜头里,我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是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好的教学不是防微杜渐,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让孩子在尝试之后、体验之后,老师再做一些点拨的工作,或是给他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你一定能体会到教学的美妙。

自动天君,引发困惑中的思考。

在课堂上,学生总会出现疑惑、不知所措,有时又会沉思、微笑。其实,学生的这种状态,反映了学生在思考,而出现困惑后的思考、思考后的争论和解决问题后的兴奋,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记得我在上《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了几个正方体的拼和切引起表面积的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一拼一切,物体的表面积发生了变化。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

生:增加了

师:将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

生:减少了

师:有意思,一拼一切引起了物体表面积的变化,但一定有这样的规律吗?请看题:

至少要用多少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呢?王俊涛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生:(异口同声地)减少了。(教室出奇地静,一会儿,有些同学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开始出现小小地躁动)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应该是表面积不变。

师:真的吗?谁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生:(一部分同学举起了手,一部分同学举起又放下,还有的在沉思)

师:小组交流一下吧。

生:(展开激烈地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数学课堂有无穷魅力等待我们去发掘,在我的学习、实践、思考中,我越发地豁然开朗,我相信,只要我能够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摘取数学课堂中最美丽的珍珠。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下一篇:《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