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说

时间:2022-09-15 06:56:37

【前言】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说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创造运动的式样 1、比例引起运动。阿恩海姆通过对知觉力的研究来打到张力的性质的探讨。一个较为简化的形状内部的“力”是相对稳定和简单的。形状越复杂,它内部紧张力的有机特征就越加明显。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圆形、正方形变为椭圆形以及长方形,这...

【摘 要】阿恩海姆将物理学中的“力”引入到艺术创作中,提出了作品张力的概念。张力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有倾向性的张力”就会产生运动感。本文以阿恩海姆的名作《艺术与视知觉》为理论依据,以艺术作品为参照,来具体探讨分析张力及其形成的因素。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运动;视知觉

阿恩海姆是现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美学研究当中,来分析视觉艺术现象。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开发把握生活的能力正是阿恩海姆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达到这种目的的关键之一便是对“力”的“观看”。阿恩海姆将物理学中的“力”引入到了视觉心理范畴,将其作为与形状、大小、颜色等对象的本身属性之一,提出了张力、动力、力场、知觉力、力的式样、心理力等一系列有关“力”的概念。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在白纸上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造成运动。而张力就是连接力的式样与运动的唯一桥梁,可以说张力造就的是一件作品活的灵魂。

一、何为张力

阿恩海姆未曾对张力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首先探讨的是不动之动。不动之动是在静止的物体中观看到的运动,这种现象就是由张力造成的。张力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阿恩海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张力形成原因。“知觉活动所涉及的是一种外部作用力对有机体的入侵,从而打断神经系统之平衡的总过程”i。这是相互的对抗力达到的暂时的平衡。“我们在不动式样中看到的‘运动’或‘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对应物”ii。这里我们应注意,张力是不具有方向性的,“一旦这些视觉形象向某些方向上聚集或倾斜”iii,形成“有倾向性的张力”,才形成了运动,所以“张力是视知觉首先经验到的”iv。

二、创造运动的式样

1、比例引起运动。阿恩海姆通过对知觉力的研究来打到张力的性质的探讨。一个较为简化的形状内部的“力”是相对稳定和简单的。形状越复杂,它内部紧张力的有机特征就越加明显。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圆形、正方形变为椭圆形以及长方形,这样比例上的变形就增强了某个方向上的“力”,从而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倾向也就更加明显。巴洛克风格还通过加强或减弱曲线的形式来增加内部的张力。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这种不断变换的律动使静止的形状也运动起来。所以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富运动感。楔形和三角形是“一切知觉梯度都能造成运动感”的最好例证。这种形状运动的方向较为清晰,其较宽大的一边履行了一种坚实基地的功能,以一种类似箭头的明确方向朝顶点运动。就像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塔尖与稳固的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起来就像是在不断上升着的。这种运动感与天主教教义紧密结合,使在教堂中的宗教徒也仿佛随着向上的塔尖朝天空飞翔,进而与上帝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2、由倾斜造成的动感。阿恩海姆非常重视倾斜,他认为谁掌握了倾斜谁就掌握了区分静止与运动的技巧。“倾斜被眼睛自觉的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造成一种紧张力,是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v造成这种直觉现象的原因不仅是与物体的固有结构有关,同样与人的在正常位置上的记忆密切相连。并不是随意的倾斜都能造成运动感。阿恩海姆认为倾斜产生运动效果与否,“最主要是要看物体偏离那个较为稳定的那个空间定向的程度”vi。亨利・莫勒的作品《咖啡馆》将视角定在了天花板上,以俯视的角度来刻画咖啡馆中的场景。地板向右上方倾斜,仿佛桌椅及人物都在向左下角流动。坐在最前方桌子边的女性在交头接耳、喝茶聊天,五位女性的视线互相交流着。这种流动趋势被最左侧的一个女性向左扭动的头部给拦下了,这种整体的倾斜与女性头部方向的变化互动着。这种倾斜与我们在对地平线的固有记忆产生了极大地偏差,但用来处理艺术作品的效果,反而烘托出出女士们谈笑风生、热闹非凡的气氛。

3、由变形造成的动感。变形是倾斜的一种引申,它与由倾斜造成动感产生的原因一样。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倾向于找到一种更加稳定平衡的位置,这种倾向产生的过程就是“有倾向性的张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物体中“观看”到运动。阿恩海姆在这里同样用了巴洛克艺术的例子,“巴洛克风格中的长方形,是一种比黄金段更加苗条或更加矮胖些的比例,这种比例会造成更大的张力。”vii巴洛克建筑的门窗我们可以简化看成长方形与圆形的结合后形成的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层叠而上,但看起来就像是椭圆形由于挤压而被迫改变了形态,从而产生了一种反抗力,一种张力,进而产生了运动的力。变形使物体改变了在人眼认知程度上原有的形态。一件被遮掩的物体也可以被“观看”成变形,完型的张力使该物体产生了运动。在克里姆特的作品《达那厄》中,达那厄被像蚕茧一样的深色遮盖了一半身体,蜷曲而卧。扭动的身体仿佛要从束缚和遮掩当中挣脱出来,彻底舒展开以争取完型、获得自由。在这种“束”与“挣”的斗争中,产生了极大的张力与运动感。

4、由频闪产生的运动效果。画在纸上的连续动画是频闪运动最通俗的应用。正如罗丹所说的“运动是从一种姿势向另一种姿势的过渡”viii。艺术家为了表现运动,也常用这种表现事物各个阶段的手法。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赛艇》中,位于画面近处和远处的两艘小船以及划船的人在形态、颜色等方面均极为相似,不同的是船的大小及木桨的形态。观者眼睛在两艘船上跳跃,就会产生频闪效应,这样就出现了赛艇从远处划行到近处的运动感。

5、物理力转化为视觉力。“从静态的自然物中也可以直觉到强烈的运动……这些自然物的形状多半是物理力作用后留下的痕迹。”ix在现代艺术研究中也越来越重视物理力的作用。书法是物理力转化为视觉力最直接的例子,书写的每一个点划都是手腕力的痕迹。在中国文人意识中,书法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幅画作的优劣。同样,笔迹不同所表现的意义也就不同。西方绘画大师伦勃朗的作品《浴女》所描绘的女性是他经历苦难之时陪他共度难关的第二任妻子。创作时他用了大量鲜明的笔触与清晰明快的颜色,激动的心情跃然画面,显示出了他对现任妻子深深地的爱意和再获爱情时的愉悦之感。

6、内容引起的运动感。以上诸多关于紧张力的分析都是在形式层面,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力使这件作品也富有紧张力及运动感。内容和形式搭配合理,就会造成最优的结果。鲁本斯的名作《劫夺吕西普的女儿》描绘的是两个骑在马上的健壮男子将两个女子劫夺走的瞬间。前方的马身向右侧高高扬起了前蹄,与画面中远处的地平线的倾斜相一致。两个男子俯身强抱女子,而两名女子因不安身体挣扎扭曲,造成强烈的倾斜和变形。这种画面内容情节上的紧张与形式上的的紧张力因素结合的恰到好处,因此整个画面的气氛显得极为有张力,混乱而富有动感。

三、结语

张力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件作品的灵魂。阿恩海姆对于张力的分析建立在格式塔完型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这使艺术研究有了科学的基础,对视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来“观看”艺术、理解艺术并且创造艺术,阿恩海姆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

注释:

i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7页

ii 同上,第568页

iii 同上,第563页

iv 同上,第569页

v 同上,第578页

vi 同上,第579页

vii 同上,第583页

viii 罗丹《艺术》第四章,转移自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587页

ix 同上,第590页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彭亚,张道森.外国美术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农业机械曲轴检测系统步进电动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