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90后”女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5 06:44:57

某医学院“90后”女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探明“90后”女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为革新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恋爱动机问卷调查,并按照是否有恋爱经历及户口来源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有恋爱组与未恋爱组在“情感消遣”(χ2=264,P=0000

【关键词】 恋爱动机; 性心理; 性教育 女大学生

90后的一代,经济基础更加雄厚,物资生活更加丰富,加之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笔记本电脑,他们更能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思想也更加开放[1-3]。但是这些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大学生的恋爱与发生率较高,且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4,5],90后的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引导教育又该如何做起?笔者认为,首先得从她们的恋爱动机上入手,掌握她们的恋爱动机,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引导工作[6]。为此,我们对某医学院校的2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恋爱动机问卷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某医学院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1.5%。其中有恋爱经历者56人,占306%;有过两性关系者31人,占169%;来自城镇的78人,占42.6%;来自农村的为105人,占573%,平均年龄21.9岁。

1.2调查工具

自拟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内容主要设计恋爱动机的生理需求型、情感消遣型、成长体验型、从众面子型等4个大的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型是指主要以满足个人为目的的类型,恋爱的目的即是为了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情感消遣型是指需要异性为心理的依靠和支柱,需要因此消磨时光,排遣寂寞等;成长体验型是为了体验恋爱,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以后正式的恋爱、婚姻等打下基础;从众面子型是看到别人在谈恋爱自己也被激发出恋爱的欲望,并认为没恋爱就没有面子。

同时问卷开头设计好被调查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户口来源,以及是否有恋爱经历及发生情况等。

1.3统计处理方法

将全部问卷按照“城镇-农村”,“恋爱组-未恋爱组-有性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利用SPSS130版进行卡方检验(χ2),P

2结果

2.1不同恋爱和性经历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有恋爱组、有性经历组与未恋爱组三组比较,仅在“情感消遣”(χ2=264,P=0000)、“从众面子”(χ2=6051,P=0017)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2.2农村与城镇女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只在“生理需求”(χ2=1811,P=0000)、“从众面子”(χ2=21.5,P=0000)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P

3讨论

3.1恋爱的女大学生给其他女大学生造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

本次调查显示,有恋爱的女大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遣空虚寂寞的感情,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有恋爱经历的女大学生超过55%都与男友发生过。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呈开放管理的趋势,大学校园恋爱情景处处可见,似乎蔚然成风。先期参与到恋爱中的女大学生无疑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更多的从众行为。而从众行为的背后往往潜藏着不健康的思想价值观。例如:没有男生追求,没有恋爱是很没面子的事,说明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只有通过谈恋爱,才能在一定程度证明自己有人追求,足够美丽,进而赢得所谓的“面子”。由此形成某种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导致女大学生渐渐失去正确和健康的恋爱价值观。

3.2农村和城镇来源的女大学生恋爱动机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城镇的女大学生接近一半谈恋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7]。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健康的危险信号。城镇女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之农村女大学生优越得多,在生活、就业、前途等方面的压力要比农村女大学生少。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她们好逸恶劳,无忧无虑追求“生活”。

在城镇女大学生面前,经济条件稍差的农村女大学生难免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在是否需要恋爱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考虑个人面子问题。误以为只有自己也谈恋爱,才能减少自己跟城镇女大学生的差距,才能避免被人笑话。但是实际上,在经济不佳,以及错误的思想认识和偏差的心理状态下,她们要想顺利的获取恋爱并不容易[8]。经济问题以及个人不端正的恋爱观往往成为她们恋爱的绊脚石,导致恋爱的受挫或失败。进而影响她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效率。

3.3恋爱能够改变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未恋爱的女大学生恋爱动机主要是从众和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有恋爱经历的女大学生恋爱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转而认为恋爱可以排遣寂寞,填补内心空虚。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她们思想认识成熟了一些,经历恋爱要比未经历恋爱似乎更能让人成长一些。但从另外一方面提示我们: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热情,可以有效预防女大学生心里空虚寂寞的不良现象[9]。如果不能足够安排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就有可能让大学生倾向用恋爱的单一方式来打发时间。

此外,恋爱可以导致大学生发生更多的,这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避免堕胎、性病传播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积极对女大学生进行科学恋爱观、性观念的教育引导,矫正她们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认识,有助于防范恋爱失败产生的负面行为,也能减少不健康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2]蒋明军.徐松如.王珊.“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0,(7):32-36.

[3]张笑涛.“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问题及其教育引导.继续教育研究,2012,(5):124-127.

[4]向晋辉.大学生非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14-916.

[5]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1):19-21.

[6]杨帆. 女大学生恋爱影响因素及性教育策略.中国性科学,2012,21(7):78-80.

[7]代玉文. 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

[8]林丽菲.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52-53.

[9]范小西.女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7-69.

上一篇:年少的幽梦 下一篇:基层医院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内镜清洗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