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林营造技术

时间:2022-09-15 06:09:11

饲料林营造技术

[摘 要]文章论述了饲料林的营建、更新及利用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供生产单位借鉴。

[关键词]黑龙江;饲料林;营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TM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93-01

1 饲料林的建立

1.1 饲料林与草场的比例

在半干旱风沙草原区,饲料林应是沙地草场面积的15%~20%。在半干旱风沙地区现有植被条件下,人工饲料林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30%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1.2 饲料林的树种选择

根据半干旱风沙区条件,以及灌木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同时考虑灌木的抗逆性、萌蘖性、适口性和耐啃踏性及生物量多寡,柠条、小叶锦鸡儿、白锦鸡儿、花棒、杨柴、山竹子等渲质前敫珊捣缟巢菰区理想的草场饲料林树种。

2 饲料林配置及营造技术

2.1 双行带状造林

每隔10米整地2米,保留10米宽自然植被,具有减少整地面积、降低造林成本、防止风蚀沙化的优点,达到灌草兼顾,冬食灌木、夏食草的目的,适用于柠条等的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及盐碱滩地的柽柳属植物的扦插造林。

2.2 星状丛植造林

星状丛植造林多适用于流动、半流动沙地,采用杨柴、山竹子、花棒、沙柳等树种。根据沙地水分状况、立地类型、植被情况具体确定造林密度和树种,较灵活。

2.3 造林立地选择

在风沙危害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立地类型多样,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各立地类型及其适宜树种见表1。

2.4 造林时间

一般风沙区冬春两季风多沙大,风蚀沙压严重,一般在4月上中旬造林,直播造林可在5~7月抢墒播种,必须提前整地。沙地旱生灌木造林用1~2年生苗,苗高40~50厘米。植苗造林和扦插造林深度必须将根系或插穗栽植在地表40厘米以下湿土中,减少造林死亡率。

3 饲料林的更新

3.1 平茬复壮更新

灌木树种多具萌蘖特点,但寿命短,如不进行复壮更新,生长逐年衰退,形成老枝,甚至提早死亡,羊只难以直接食用。

柠条、小叶锦鸡儿等平茬后萌条数是原枝条数的4~5倍,高生长和生物量前3年增长较快,第4年增加微弱;杨柴、山竹子平茬后萌条数是原枝条数的2.5~5.0倍,高生长和生物量前2年增长较快,第3年呈下降趋势;柽柳属平茬后当年高生长达1.45~2.50米,第2年高生长仅0.4~0.7米。由此可见,灌木树种平茬后均保持了旺盛的生长势头,生物量迅速提高。但由于树种不同,确定平茬的年限也各不同,柠条、小叶锦鸡儿3~4年平茬1次,杨柴、山竹子、花棒2~3年平茬1次,柽柳1~2年平茬1次。当饲料林用于放牧时,可根据饲料林林分的生长势确定平茬时间,一般林分生长势趋于衰退时进行平茬复壮。

饲料林的平茬一般在春季萌动前的3月中下旬进行,平茬后禁牧1~2年。带状饲料林采取隔带平茬,散生星状饲料林采取隔丛平茬或小片平茬,每次不超过50%,以防止风蚀沙化。

3.2 封育更新

目前普遍采用封育更新,对于开放时间长,啃食较重,无条件平茬的饲料林采用此法效果良好。根据调查结果,6年生柠条饲料林丛高85~100厘米,放牧2年,丛高下降到20~40厘米,封育仅4个月,新梢生长量达15~30厘米。小片林放牧和封育试验证明,山竹子、杨柴地上部分被啃食后,封育1年,生物量增长较快;而花棒、沙柳被啃食对生长影响较大,尤以沙柳啃食过重则不能生长,严重的全部死亡。

4 饲料林的利用

4.1 季节性放牧

饲料林以冬季补饲放牧为主,或作为干旱缺草进行补饲放牧。通过部分饲料林的放牧观察,柠条、小叶锦鸡儿、柽柳每年可开放90天,杨柴、山竹子等开放70~80天。其中柠条、小叶锦鸡儿被啃食全株总重量的25%~40%,杨柴、山竹子被啃食全株重量的35%~55%,柽柳为30%。饲料林经封育或平茬后仍能恢复其生长量,说明在半干旱风沙地区选用适应性强的优良树种营造饲料林生产效益高,推广潜力很大。

4.2 灌木枝条的加工利用

灌木的粗饲料加工主要是对其地上部分(硬枝)的加工。据分析,柠条、小叶锦鸡儿等树种枝条的营养成分高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粉碎后加放少量添加剂加工成粒状或块状,其饲料利用率达75%~85%,适口性也高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因此,灌木树种是沙区极有开发价值的树种。

作者简介

郭立军(1963―),男,黑龙江兰西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的比较 下一篇: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增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