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这十年――广播剧评奖回顾

时间:2022-09-15 06:01:39

广播剧这十年――广播剧评奖回顾

1996年对中国广播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广播剧被列入了“五个一工程”奖项,这使拥有大批听众但又濒临衰落的广播剧获得了新的生命。现在,十年过去,“广播剧奖” 评了五届,有154部广播剧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这是对十年广播剧的检阅,也是广播剧十年成就的展示。已经获奖的作品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广播剧发展的最高水平,很多剧作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广播剧精品。年复一年辛勤耕耘的广播剧工作者们没有辜负无数热爱这一听觉艺术的听众的期望。

从这154部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广播剧的取材较之十年前有了更加广阔的领域,题材开掘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过去的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它紧扣时代的脉搏,扎根改革开放的大地,以新的视角和情思,反映和讴歌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和在奋斗中创造的新的生活。于是,广播剧有了新的故事,故事里有了新的人物,人物展现了新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于是,我们聆听到了《孔繁森》《母亲碑》《新来的校长》《运河人》《共和国赤子》《袁庭钰的故事》《千古流芳》《神农袁隆平》《山里娃的老师儿的娘》《纸月亮》《大岭村的故事》《他留下一片温情》《千条水总归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乌蒙杜鹃红》《好兵李向群》《飞来飞去》《老神树》《大地长龙》《与共和国同龄》《永远的琴声》《情满帕米尔》《白衣圣人》《山海情》《新官亮相》《一棵树传奇》《永远的深情》《西沙女兵》《枫桥民警》《永久的思念》《寻找》《移民乡官冉绍之》《圣旅》《天凤》《满目青山》《野山花》《喊海》《关肃霜》《新河》等优秀的剧作,它们的内容直接触及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各个领域。这些作品演播到位、制作精良,充分运用广播剧语言、音乐、音响的表现手段,将情节演绎得有声有色,情境描绘得多姿多彩,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将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听者为之感叹,为之动容。正如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所说:“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觉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实现了大师所要求的:“播出来,我们听得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思想、感情。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让人回味。”(引自1981年曹禺为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广播剧选》所作之《序言》)

这十年的广播剧不仅在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且在历史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以及喜剧、儿童剧创作方面也有了可喜的收获。获奖剧目《野山花》《犟老汉与叫驴的故事》《未来的公公不好劝》《劳模和他的影子》《“事儿妈”今年二十三》《圪垛村趣事》等以喜剧、轻喜剧的风格,反映了社会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的新变化,充满反差、误会的情节铺排,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的夸张表演和音乐音响适度变形的渲染,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氛围,从一个侧面发扬了广播剧以语言魅力引人入胜的优长,启开了广播剧喜剧制作的新生面。使我们同样感到惊喜的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五个一工程” 获奖剧目当中,就有《雯雯撑起的天空》《画童与神马》《军伢子》《阳光行动》《幸福一把》《妈妈你说话》《居然和管沙一起长大》等儿童广播剧在列,实在可喜可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个一工程” 对广播剧发展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在获奖的作品当中,绝大多数的剧目是广播剧的原创,这是制作者难能可贵的自信,对张扬广播剧独特个性的要求有了普遍的提高。在“五个一工程”的倡导下,那种单纯为参加评奖而制作广播剧的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据介绍,现在一年全国生产的广播剧数量约在10000部(集)左右,其中包括了艺术型的广播剧,也有章回小说式和“一千零一夜”式的连续剧,以及悬念丛生破解疑案的系列剧,此外,还有每天都定时与听众相会的数量可观的情景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五个一工程”获奖剧目的影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了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的景象。广播剧创作的健康发展,加快了广播剧交易市场和投资环境的培育,以及生产制作基地的建设。从目前的生产制作布局看,一方面是中央、北京、黑龙江、上海、福建、江西、河南、广西等具有传统制作实力的单位仍然保持了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地市县级制作单位的迅速崛起,如广东深圳的宝安、浙江绍兴的诸暨、宁波的镇海等,不仅对广播剧的生产有很高的热情,而且倾力投入,所制作的成品具有相当高的质量。这些都是广播剧兴盛发达的希望。

“五个一工程” 给广播剧带来了勃勃生机,给了广播剧艺术工作者以极大的信心和鼓励,他们深知,十年成就来之不易,而要造就广播剧的真正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著称的广播剧人一定会给遍布于全国的听众带来更大的惊喜。

上一篇:回到现场解读经典 下一篇:散文写作的对话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