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百炼成钢

时间:2022-06-23 10:23:07

这是一个常见的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女主人公李宝莉就是很多“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她虽然下岗了,但是丈夫在国家大厂里正春风得意,她陶醉在就要搬入新居的喜悦中。故事展开的时候,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婚外恋的故事,丈夫不满家中颐指气使的老婆,有了外遇,而李宝莉不明智地选择了报警,丈夫被在床,从此前途被毁。当故事进入到核心部分时,李宝莉是一个丈夫自杀、公婆及儿子需照顾的底层妇女。所有底层人物都有的那些不济的遭遇在李宝莉身上都上演了一番:家人的不理解、意外受伤、卖血供儿子上大学……终于熬到儿子大学毕业月薪近万,她却被儿子赶出家门,因为儿子认定母亲是逼死父亲的人,他不能原谅母亲过去的飞扬跋扈。

一个好故事未必有什么离奇之处,它所有的要素可能都有常见的原型,但是会讲故事的人,能把并不离奇的故事讲得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方方当然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善于把一件小事推衍得人命关天,她对于细节的捕捉也令人欣赏。比如李宝莉春风得意时在看电梯的女人面前感到自己的幸福和高贵,甚至于高跟皮鞋敲着瓷砖地面“笃笃笃”的声音都变成一种示威,“很有电影里贵夫人出行的派头,李宝莉暗道,原来皮鞋跟的声音可以让人这么拽呀”。

从绝不吃亏的暴烈性格到万箭穿心也要忍,到百炼成钢放下一切,李宝莉最后成为如地母般浑厚坚韧的女性。文学作品中总能见到这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是苦难型人物,其命运简直像被诅咒了一样,但是他们在苦难面前宠辱不惊坚如磐石,最后把忍耐变成一种习惯,并以这种方式升华了自己的命运。最初是什么样的启示让他们决定放弃追问命运的不公,并愿意承担自己的宿命?好的故事不能逃避对人物此时内心变化的交代。《万箭穿心》是借店铺老板之口以民间简单而朴素的宗教态度来完成这种“启示”:“有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生来就是还债的。蛮简单,上辈子欠了别人的,这辈子得还,想清了自己是个还债命,心里就有了底……”佛教的轮回以及因果报应成为人物内心的转折点,“李宝莉脑袋像是被人用刀劈开,所有的马蜂都一飞而去”。她由此想通了一切,与所有的人、与自己的命运和解,并朝向地母般的大爱和大善的境界“修炼”。

把握了细节,把握了关键的转折点,故事也就讲成了,但是好故事还应有深意。《万箭穿心》中宝莉父亲临终前对宝莉母亲说:“我娶了你是我的福,我死在你前面,还是我的福。我这辈子都是在享福,真是划得来。”小人物的幸福感令人哀恸,而穷人绝望时说的话往往接近真理。关于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这样的话题,一直非常引人关注,很多媒体尤其网络上的讨论、争议比比皆是。也许在欲望满足和新的欲望之间会有一丝白驹过隙般的快乐,但是“快乐”是很快就会过去的欢乐,而幸福是一种日常的心态,它们从本质上并不相同。《万箭穿心》中宝莉出场时便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即使最后她被儿子赶到一块五毛钱住一宿的旅馆,仍然“满街都能听到她的笑声”。所以即使这个女人身上有许多可恨可气之处,即使你忍不住觉得她可怜,但是最后你还是会觉得她可敬,因为她承担起赎罪的人生,她的笑声有着悲剧性的力量。

《万箭穿心》仍然是一个关于底层市民的故事,小说中很多人都是从大厂中走出,他们仍怀有对工人阶级这一身份的美好记忆,但是新的生存法则下,他们中大多数人找不到身份的归属感。而在这样的大变动中,最先站起来面对劫难的往往都是女人,她们正如张爱玲所说,代表了求安稳的意志和恒常而苍凉的人生。故事结束的时候,作者也未能免俗地留下了具有光明指向的悬念――一个叫健健的男人一直爱慕着宝莉,他似乎就要担负起宝莉的苦难了。这其实是一个画蛇添足的结尾,因为在这个时代,爱情是否还是一种救赎的力量暂且不论,这种叙述者干预性很强的结尾让主人公以及小说本身的韧性被破坏,至少是让故事少了一些说服力,也显得潦草。

上一篇:《秀才与刽子手》 下一篇:《白鹿原》电影改编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