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理财

时间:2022-09-15 05:35:40

个性化理财

一项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等国内大城市的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0%的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但认真思考并仔细观察国内的理财市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的同质化是国内各细分的金融理财市场的共同特征。如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的基金产品,每种类型无一不是大同小异。虽然近两年的理财市场,也涌现出了以高端白酒、红酒及艺术品等为挂钩对象的理财产品,以及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等“个性化”理财产品,但是从投资标的、投资期限、交易方式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为客户量身定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国家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化、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高端个人金融服务方面。

大家都知道,瑞士是世界上金融服务最发达的国家,金融服务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这么小的国家,却为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富翁管理着占世界80%的个人财富。为什么?除了因国家政治因素而形成很多家族性的特征外,顶级的“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吸引这些富豪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例如2008年中国证监会推行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意在对高端客户即资金量比较大、对投资需求有差异的客户提供证券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方案推出以来,各家公募基金纷纷摩拳擦掌,建立专户理财队伍,制定公司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与各家私人银行和券商以及机构客户开展专户理财的路演和推介工作。但方案实施3年多来,专户理财开展的效果多数不甚理想,过半基金公司逐渐淡出该领域。究其原因,除了这两年股票市场惨淡,理财收益率大部分低于预期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就是:投资者还没有真正了解何谓“个性化”理财,以及怎样实现“个性化”理财。

真正的高端客户的“个性化”理财,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为客户做一个简单的风险测评、理财规划书,而且应该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调整,为客户的资产做动态的管理配置建议,实现客户资产的长期增值保值甚至是传承。

真正实现“个性化”理财,还要仰仗于国家在未来的金融改革方面进行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创新。我们看到“第三方支付”、“第三方基金销售”,“私募基金可以以公募的方式发行产品”,无一不是有意的创新。我们相信,在金融理财服务方面,我们国家不远的将来也会有世界顶级的金融服务公司。

在美国的华尔街,有一家名为艾伦的公司,它非常不起眼,却为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巴菲特和默多克这样的人进行理财服务。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发展到那时,我们的投资者自己要适应:我的理财服务可以“个性化”!

上一篇:银华基金姜永康:保本基金要学会“守正出奇” 下一篇:蛇年话股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