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玩童”,和谐新社区

时间:2022-09-15 04:12:41

快乐“老玩童”,和谐新社区

在成都市华阳镇活跃着一支老年民间乐队,成员全都是由紫阳社区和附近的乐器爱好者组成。他们平均年龄已过花甲,大多数都已经退休,平日里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切磋,陶冶情操,遇到节庆日,在各种文艺演出的舞台上几乎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给自己的乐队取名叫“开心果队”。

志同道合,凝聚新团队

说起这个“开心果队”的成立,队长乐开云说,乐队队员年轻时都曾是活跃在文艺舞台的音乐爱好者,有的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省级比赛中获得过名次。现在,他们都已是享受天伦的年龄,聚到一起完全是凭着对音乐的满腔热情。成立之初,由于乐队没有经费,队员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根据乐队的统筹需要,自掏腰包购买了如扬琴、琵琶、大提琴、板胡和二胡等乐器,并共同拟定了规章制度,订制了统一的服装,确定了排练的固定时间和地点。

“我们一直在朝着‘业余团队专业化’的目标不断努力着。乐队自1998年成立以来,每个队员都有很强的自觉性,平时排练几乎从来没人迟到或早退,更别说是缺席了,就算偶尔有特殊情况的都会提前请假。”队长乐开云无不自豪地说。

72岁高龄的李材树说,记得刚参加“开心果队”时,他们这些上年纪的成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谱子、背谱子,一首看似十分简单的曲子,要熟练弹奏不出差错可能要看上半个多月。每个队员对自己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宁愿起早贪黑地背乐谱,也从不允许自己在表演时弹错一个音符。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们的努力,现在队员们拿上乐谱只要看上几遍就可以演奏,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流逝,队员们不仅熟练掌握的曲目多了,配合也开始变得默契,目前乐队已能合奏100多首中外名曲。每次社区街道或是别的单位要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一旦受邀乐队都会积极参加。时间一长,这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乐队,在华阳镇颇有名气,深受大家的喜爱,许多公司开业和私人寿宴、婚庆也开始频频邀请乐队。这些“商演”给乐队带来了一些收入,但队员们却谢绝了个人的酬劳,将这些钱用于服装、乐器等方面的投入。乐队长说,演出是为了享受音乐,不为金钱,邀请方的称赞和一份简单的工作餐就是对大家的肯定。

雅俗共赏,和谐新社区

每个周日的晚上,“开心果队”就会在社区院坝的空地上敲起扬琴,拉起二胡,吹起笛子,演奏一首首民族器乐曲,或为前来散步的居民即兴唱歌、跳舞伴奏,成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每这个时候,都会被居民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蒋阿姨常常带小外甥来这里散步,第一次看乐队的表演就被吸引住了,“这支乐队的技术没话说,不管你唱什么戏曲或是歌曲,他们几乎都能跟着你走。我家的小外甥尤其喜欢来看,一到星期天晚上就闹着要来听演奏。”居民王小姐说:“我喜欢唱歌,有时候还与他们合作。有了他们的伴奏,比在歌厅唱卡拉OK有意思多了!”

乐队的活动吸引了社区的众多居民,不少居民希望加入乐队一展所长,今年58岁的蒋先凤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退休前是一名音乐老师,教的是声乐,平时也爱拉二胡。退休后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干什么都觉得没劲。最近听说这里有个业余乐队,正好我会拉二胡,所以每次都过来取取经,向拉二胡的师傅请教技术,希望以后也能成为乐团的一员。”

紫阳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红告诉笔者,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社区,摸索出一套适合社区、适合居民的文化生活一直是居委会工作的重点。自从有了这个“开心果队”,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似乎一下子有了主题,各类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都丰富了不少,连居民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

随着乐队名气越来越大,成员也越来越多,现在一线队员已经达到了20人,还有众多的替补成员。队员中年龄最大的有75岁了,最小的也有58岁,个个都有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艺,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排练时队员们团结一心,互相配合互相指导,创造了一个友爱和谐的民乐家庭氛围。

从华阳镇文广局退休的吴开银说,每次排练和演出完,大家心情都非常快乐,感觉也年轻许多。我们这个乐队,不图名,不图利,只图自己有个好心情,能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让居民群众乐一乐,让社区有个和谐的氛围。

这几年来乐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获成都市老年文艺演出金奖,2008年获成都市第八届音舞节演出银奖和创作铜奖。2002年以来曾多次参加省级调演,并多次在市音乐厅演出。

上一篇:本期知识点:跳跃式思维,打破思维定式 下一篇:康德定言命令式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