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解决美术教学难点的应用举例

时间:2022-09-15 02:26:40

CAI解决美术教学难点的应用举例

中小学美术教学,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通过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因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突破传统教学的诸多难点上,计算机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难以理解之点,技法的难以掌握之处。本文举例介绍CAI解决中小学美术教学难点的一些应用。

1.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

使用CAI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获得独特的数码虚拟视觉效果,协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码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以小学五年级《邮票设计》一课为例,通过欣赏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邮票很小,教师拿在手中展示,学生想要看清楚都很费劲,更别说欣赏了,对教师而言,同样也不便于知识的讲解。而若通过计算机和数码投影仪,将各种邮票投影成2米见方的影像,就可以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结合知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由此,视觉的传达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和提高。

欣赏三维造型艺术时,CAI不仅可以用通常的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在某一视觉角度的造型或其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出“动感显示”效果,让三维物体旋转起来,欣赏到它的各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比如初中第五册《西方近代美术作品欣赏》中“建筑”一节,CAI可以按预先设置路线,带领学生虚拟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学生有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同时,也会真正理解它的三维结构。利用CAI辅助教学,产生真实新奇的视觉效果,独特的感染力,将使学生对这一课留下难忘的印象。

2.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CAI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在工艺与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关工艺制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绘制“简单图案”教学,仅其中的上色环节,就不是一遍两遍能完成的,非常耽误时间,而且没有办法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好口头教授,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CAI,我们可以将图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从绘制草图、拷贝、涂色,到最后调整、修改,色彩转换,都非常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特,学生边看放映边学习,印象深刻,教学难点轻松解决。

再如初中第一册《设计中的基本形态》一课中,可以利用电脑的动态展示,来表现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形态要素之间的互关联及相互转化。例如让点运动,它的轨迹即为线,把点放大,即是面,让线运动或放大,也是面。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

3.通过整合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历来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难点。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可以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计算机辅助的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电影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能充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CAI可以将画子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指针,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纤夫们在艰苦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当学生进想境界后,计算机播放的背景音乐重新响起,以配合着教师的解说:“是谁在伏尔加河上?这声象是一支沉痛的歌曲,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就会变得清晰,学生将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更深领悟,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美术是造型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扩充了书本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

上一篇:一堂成功的美术生成课 下一篇:菲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