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的深度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15 01:13:02

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的深度研究与探索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当务之急是准确定位,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向,努力办出特色。

【关键词】深度校企合作;特色办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办学实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出特色专业建设、特色教学模式、特色教学管理的办学特色。

一、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紧贴产业是在“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下,在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上遵循市场规律,以国家和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为基点,紧跟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步伐,进行整合、优化和取舍,使重点和特色专业始终充满活力。

学院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与技能相融合”,“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对接”的办学原则,现已成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学院重点建设装饰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重点扶持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制造类专业为主线,财经与计算机类专业为两翼,辐射相关领域的专业布局和结构,专业设置基本上紧贴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整个专业结构体系基本趋于合理。

二、特色教学模式

工学对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是中职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教学原则。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八个结合”,构建起工学一体化的特色教学体系,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1、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引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及评价机制的改革,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来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

2、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结合。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知识技能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是按照“工”的需要优化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增加实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学习课时;二是按照生产岗位要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采取专门化方向教学。

3、学校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组织相结合。学校教学组织时间安排往往与企业生产相冲突,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进工学一体化的发展。近几年我校主要采取了四种形式:一是半工半读形式,利用校内工学基地,学生一天工作,一天学习;二是“双循环教学形式”,即学校教学——教学见习——进厂顶岗实习——再回校学习——再进厂实习就业;三是“四?二分段”式,最后两个学期集中顶岗实习;四是“项目培训式”,根据企业特殊工种技术培训要求,单独安排教学。

4、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结合。学生刚刚进入企业,往往在角色转换、组织纪律、与人沟通等方面不适应企业的节奏和管理制度。对此,学校重视入企前、入企初的教育,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生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

5、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化”“车间化”。力求按照企业生产相同的设备和情境,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高仿真模拟状态下学习。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化”“课堂化”。努力使校外实习基地更好地发挥教学和育人功能,成为就业教育在企业的延伸。

三、特色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实习管理,提升实习就业质量是职校面对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实践中,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实习就业服务流程”。抓好十个工作环节,即制定计划—考察企业—组织面试—签订协议—岗前培训—跟踪指导—考核鉴定—正式录用—应急处理—服务三年。

完善实习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为所有实习生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档案涵盖了学生年级、所学专业、实习企业、进企时间、岗位变换等信息,既方便快捷查阅,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及时沟通交流,又有利于跟踪指导,加强实习期的教育与管理,努力搭建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

完善实习生精细化管理方案。针对实习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学校抓住管理难点,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加强岗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员对实习生进行案例教学辅导,强化安全生产、劳动纪律、仪容仪表、礼貌礼仪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针对企业面试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不足,由心理教师、礼仪教师举办讲座,开展相关礼仪、求职技巧的训练;

二是强化岗中管理。为确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顺畅运行,学校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由校企领导协商做好行政管理;车间负责人、带队教师和工人师傅抓好业务管理;实习班主任和骨干学生落实自主管理,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三是完善实习考核。学校坚持多主体、重过程、企业化评价策略,在评价内容上以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为重点,分为实习时间、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协作、文明礼仪、质量效果等,涵盖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要求;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和互评结合、小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师傅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等方式进行,定期公布,奖惩结合,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

结束语

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环境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的历史机遇。在这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转型阶段,中国高职教育事业应当顺应政策导向,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办出“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的新模式,从而迅速踏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才能拥有稳定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3]贺新元.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科学教育,2004

上一篇: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浅谈食品辐照加工技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