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时间:2022-09-15 01:07:45

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中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种虚词,四川南充市方言里的语气词非常丰富,且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有着较大差别。文章主要概述了南充方言语气词的类型,又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了一些常用的语气词,并由此得出南充方言语气词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南充方言;语气词;特点

语气词是表达句子语气的虚词,是汉语中语气范畴的一种基本形式标志,又是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各种语气,又出现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根据所要表达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以细分为四种,即表示陈述语气的、表示疑问语气词的、表示祈使语气词的和表示感叹语气的。此外,由于语气词经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有些语气词还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里的西南次方言区,其方言里的语气词十分丰富,常用的总共有20个。其中,表示陈述语气的有:嗷、得、到嘛、哆、哈、了、嘛、哦、去了、[s?55]、2;表示疑问语气的有:啊、H、不、嘎、诰、哈、嘛、哦、[s?55]、嗦、哇2;表示祈使语气的有:H、嗷、得、哆、哈、了、嘛、哦、[s?55]、[uei31];表示感叹语气的有:哦、去了;表示句中停顿的有:H、哆、哈、嘛、哦、噻、哇2、2。由此,不难看出可以表示多种语气的语气词有:H、嗷、得、哆、哈、了、嘛、哦、[s?55]、哇2、2。与普通话相比,这些常用语气词的含义和用法有着自己的特点,下面就分别予以说明。

1.啊[a31]

用于疑问句末,疑问程度较高,表示说话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或判断而做出的询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吧”。另外,在语流中还易受前一音节末一因素的影响发生多个语音变体:呀[ia31]、哇1[ua31]、啦[la31]。如:你到现在都还不晓得(知道)啊?/她明明给你说了的呀?/你还没去哇1?/你甩(扔)啦?

2.H[?55]

“H”在语流中容易受到前一音节的影响产生语音变体,变为:1[i?55]、[n?55]。

(1)用于疑问句末,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可以突出疑问的焦点。如:你走了,那我H?/你弄门(怎么)不走了[n?55]?

(2)用于祈使句末,可以缓和句子的请求语气,带有商量的意味。如:你放个歌来听听[n?55]。/你给他说说H。

(3)用于陈述句句中的词语后面,表示暂时的停顿。如:这个事情[n?55],确实不好办。/要我说H,我们就别管了。

3.嗷[au31]

(1)用于陈述句末,用来陈述某一事实或就某事做出解释、申辩,其语气十分肯定。如:我没有捱(碰)你的东西嗷,你莫在那儿抱怨。/你的书,我昨天就还给你了嗷。

(2)用于祈使句末,主要可以表示四种语气:一是表示请求、商量的语气,语气比较缓和。如:我说了,你莫打我嗷。二是带有催促听话人干某事的语气,但一般催促的语气较弱,而其中暗含的商量的语气较强。如:你搞快点嗷,车都要来了。三是有表示劝阻、禁止对方干某事的语气,语气较缓和。如:莫哭了嗷,我马上就给你买。四是含有提醒、告诫别人的语气。如:走路要看路嗷。

4.不[pu13]

用于疑问句末,希望得到听话人肯定的回答,语气较缓和。一是表询问的语气,如:师傅,明天到得了不?一是表商量、提议、请求等语气。如:你给我想个办法,要得不?

5.得[te13]/[te31]

(1)用于陈述句中动词谓语句句末,表示某动作或活动正在进行,以及对所叙述事情的肯定,并起着补足句子语气的作用。常与助词“倒、起”或副词“在、正在”等连用,相当于普通话的“呢、着呢”。如:大家等倒你得。/饭在锅里煮起得。

(2)用于陈述句中否定句句末,表示较为平缓的陈述语气,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意。如:这个话我不好说得。/你们这个事我真不好出面得。

(3)用于祈使句末,强调请求、命令的语气,常与“才、还、简直、实在”等副词配合使用。如:那个人歪(厉害)得很,才莫要惹他得!

6.到嘛[tau31ma31](哒嘛)

“到嘛”是复合语气词,用于陈述句末,表示说话人对某种情况做出的确认,含有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意思。如:都给你说了这个位置是我的到嘛。/早就给他说好了到嘛。

7.哆[to55]

(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说话人把旁的事搁下,先做完当下的事再去做其他的事,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再说”,二者可以互相替换。如:等哈(等会儿)嘛,我把这集看完咯哆。/买房子?我先把钱挣够了哆。

(2)用于祈使句末,表示命令或请求他人做某事,语气比较强烈。如:――我出去耍哈儿(玩会儿)。――吃了饭哆!/你莫急,先听我说了哆。

(3)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起到暂缓语气的作用。如:我想哈(想会儿)哆再给你说。

8.嘎[ka53]

用于疑问句末,表示说话人希望对所说的事实、情况、看法予以证实,含有明知故问的意味。如:这个地方我们来过了的嘎?/你晓得(知道)了嘎?

9.诰[kau31]

用于一般疑问句句末,主要有两个用法:一是表示询问,疑问语气较弱,表达说话人自己对某一问题已有初步的看法或判断,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而向听话人发出的疑问,以期得到肯定的答案。如:她刚刚就走了诰?/这个月饼还是寡好吃(很好吃)的诰?一是就某一事给予对方提醒、暗示,希望对方做出相应的行动,常与“好像”“也许”“恐怕”等表推测的副词连用。如:花盆里的水好像没了诰?(提醒对方浇花)/还是在下雨诰?(暗示对方打伞)

10.哈[xa53]

(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对事实的确认,含有申明、解释的意味,以提醒听话人注意。如:这是上课时间哈,你们还是安静些。

(2)用于祈使句末,主要表达提醒、叮嘱、告诫、劝说等语气。如:等哈(等会儿)估计要下雨,记得把伞带上哈。

(3)用于疑问句末,一是表示征询对方的意见或建议,疑问语气较弱,主要是商量语气。如:我们待会儿出去耍(玩)哈?一是表示反问、质疑的语气。如:你对,你就该骂人哈?

(4)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提醒的意思,在使句子语气较舒缓的基础上,突出话语中的信息焦点。如:你哈,每次给你说,你就是不听。

11.了(咯、)[lo31]

(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某种状态的实现。如:我作业早就做好了。有时,还可以表示承认事实,并带有感叹的意味。如:我的手艺完了,完了。另外,也用于某些名词或数量词做谓语的句子后面,含有提醒对方注意的意思。如:明天就十二号了。

(2)用于祈使句末,表达命令、请求的语气,常与“莫、不”等否定词一起使用。如:这个还能装东西,莫甩(扔)了!/快跑,别看了!

12.嘛[ma31]

(1)用于陈述句末,指明所陈述的事实本来如此,或所讲的道理显而易见,有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如:这个衣裳早就该洗了嘛。

(2)用于特指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语气较缓和。如:你恁个(怎么)不来了嘛?

(3)用于祈使句末,强调请求、催促、劝阻、命令的语气。如:人家都在看书,你小声点嘛!

(4)用于否定句末,表示坚决不同意的意思。如:我就不去了嘛。

(5)用于句子中词或短语后面,主要表示暂时的停顿或者对多个事物的列举。如:你嘛,就是不听我的。/自己的东西自己要收好,这些笔嘛、书嘛、本子嘛,用了就该捡到(放到)书包里嘛。

13.哦[o31]

(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实的推测或估计,以及及时的醒悟。如:这哈(这下)恐怕不好办了哦。/哎呀!我这阵儿(这会儿)才想起哦。

(2)用于疑问句末,增强疑问语气,表明说话人迫切想知道答案的不耐烦的心情。如:你这个样子要耍到(玩到)什么时候哦?

(3)用于祈使句末,含有催促、劝诫的语气。如:莫要乱吃东西哦。

(4)用于感叹句末,表露出惊叹、不满、埋怨的情绪。如:那家的臭豆腐硬是(真是)臭得很哦!

(5)用于句中词或短语后,表示暂顿或列举,多带有感叹、不满、厌烦之义。如:(你说)她哦,我好像听说过。/你看看这席(酒席)上,鸡哦、鸭哦、鱼哦,都摆齐了。

14.去了[?‘ie13lo53]

“去了”是一个复合语气词,常用在感叹句、陈述句末表示一定的语气,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1)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通常都是把情况往重里说,以突出感叹之意,其前常有“哪儿”与之搭配使用。如:你那个比我这个好吃到哪儿去了。/他们家每年喂的猪硬是(确实)比别个屋(别人家)的肥好多去了。

(2)用于陈述句末,常用来强调数量之多(如距离、时间、程度差异等方面)。如:走这条路去山顶要[ yεn31]到(绕到)哪儿去了。/――你好久(什么时候)才毕业?――要明年去了。

15.[s?55]

(1)用于陈述句末,用来确认事实或事理,含有事实或事理显而易见的意思。如:哪个有理就护(帮)哪个[s?55]。/你看嘛,事情都摆到这里的[s?55](事情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2)用于祈使句末,含有急迫、不耐烦、催促的意思。如:你接到说[s?55]。/莫得(没有)时间了,搞快点[s?55]。

(3)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提醒听话人重视自己的询问,流露出对某一问题深究到底,并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情。如:你到底答不答应我[s?55]?

16.噻[se13]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句末,表示“如果…”的意思,以引出下文的结果,此时其语音一般拖得较长。如:是你噻,你早就跑了。/早点找我噻,(你)现在又不用那么急了。

17.嗦[so31]

用于疑问句中反问句句末,疑问程度较低,主要是增强推测、质问、不满或询问的语气,有时还带有恍然大悟的意味。如:原来这个东西是你甩到(扔到)这里的嗦?/都这么久了,还不来嗦?

18.哇2[ua55]

(1)用于疑问句末或选择问句的并列项后,疑问程度高,主要表示说话人的“有疑而问”,有时略带有委婉的祈使语气,表示提醒或建议。如:你要恁个(这么)说,你现在就请我哇2?/现在就买哇,还是二天(以后)哆?

(2)用于选择疑问句的前一分句句末,表示就其中的一个建议做出的短暂询问。如:现在就走哇2,还是等哈(等会儿)?

19.[uei31]

用于祈使句末,一是表示催促、敦促的语气,语气较急切,略带有命令的意味。如:走了[uei31],都莫得(没有)好多时间了。/搞快点[uei31],车子都来了。一是含有禁止、劝阻听话人做某事的语气,语气较强硬,有时还显出不耐烦的意思。如:莫哭了[uei31],等哈(等会儿)就给你买。/小声点[uei31],没看到人家在睡觉。

20.2[ie53]

(1)用于陈述句末,突出意想不到或者竟然如此的语气,有些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呀”。如:他把衣服都挂好了2。

(2)用于呼语之后,表示一种惊讶、感叹之情。如:妈2,好大的雨哦。

本文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综合考察了南充市方言里的语气词,在对此方言语气词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南充市方言里的常用语气词共有20个,其中少数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有些许相似相通之处,这估计是因为二者同属北方方言区,相互影响造成的。2、在这些常用语气词中,表示陈述语气的最多,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次之,表示句中停顿的较少,表示感叹语气的最少。3、有些语气词可以同时表示多种语气,且数量不少,有“H”、“嗷”、“得”等11个之多,这明显与普通话里的语气词的运用是有些相似的。

参考文献:

[1]陈健.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J].200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林凌.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2007.

[4]刘艳梅.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2012.

[5]王文虎等.四川方言词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6]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三辑).

[7]赵媛媛.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2006.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效率 下一篇: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