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探究走进自然角

时间:2022-09-15 01:01:03

让自主探究走进自然角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幼儿认识自然科学的最直接途径,是探索周围事物规律的有利场所。针对目前自然角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然角创设应遵循的原则和自然角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幼儿真正成为自然角环境的主人。

【关键词】自然角;引导;自主探究

所谓自然角,就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干果、水果、植物种子等动植物,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而现实生活中,自然角创设的真正教育价值常被忽视。如:从教师的教育理念看,要不教师参与的成分比较多,幼儿只是作为自然角的一个“提供者”和“欣赏者”,即便关注也缺乏对某个特定动植物的持续性观察。要不教师对自然角的指导和关注也较少。从当今家长的教养特点看,许多家长也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往往会忽视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动植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并没有发挥其内在的教育作用。

而今,对于老师精心设置的自然角是否被幼儿关注,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已经成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利用自然角,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功效呢?

我们可以在自然角中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且学习过程中教师较少的干预,孩子们可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使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教育时机。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出问题,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在自然角中,教师只有提供生长的、变化明显的物品时,才能更好的引起幼儿好奇心、观察和认识兴趣。

(1)供幼儿观察和探究的材料要丰富。教师要让孩子感知到植物有不同种类的根,不同种类的茎、叶、花、果实,提供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植物,如:不同的土质和养分、不同的阳光、温度、水分,提供各种种子以及幼儿种植和护理所需要的工具,如:花盆、盒子等各种容器,浇水用具(小桶、喷壶等)、小铲子。

(2)材料具有吸引力。教师在具体创设自然角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材料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材料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幼儿天生好问、好动,很想亲自做每一件事情,亲自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因此,自然角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体现趣味性,要使孩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启发代替灌输。

二、创造条件,提供幼儿探究的机会

(1)开放时间和空间。自然角探究在时间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延续的,我允许幼儿在晨间、课间、餐间餐后、活动间隙,甚至在集体教学活动里延续探究。探究的空间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把材料带到室外,甚至还可以把材料带到家里去继续探究。

(2)让幼儿自主探究。自然角创设的目的重在“动手做”,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中,我改变过去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操作,不直接告诉幼儿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因素,而是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种子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有谷子、葵花子、花生米、黄豆、西瓜子等;种植的器皿是幼儿找的,有花盆、可乐瓶、纸杯、碗等;种植的环境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土里、沙里、水里、棉花里……一段时间后,种子有的发芽了,有的腐烂了,有的什么变化都没有。这时,我引导幼儿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让幼儿自己寻求答案,然后再次去尝试,给幼儿充分自主的探究机会。

三、鼓励观察,推动幼儿探索行为

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探索的机会,可让幼儿的探索策略更为丰富,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激发提问行为。我们时常会听到小朋友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黄豆发芽了,可是大蒜老不发芽呢?”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幼儿,用心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热情就会减退甚至消失。

(2)保护 “破坏”行为。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总会出现“破坏”行为,例如:蚕豆到底长了没有,于是他们就会扒开土看;有的孩子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么喝水的,而拔出根来观察;有的摘下蚕豆花看看到底像不像蝴蝶花. 诸如此类行为,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不易理解,但这正是孩子好奇所在,对于这些我们积极加以鼓励,并参与他们共同研究、寻找正确答案,推进他们的探索。

(3)鼓励观察行为。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天天去看它们,从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蚕豆的叶子很多也很大,很漂亮:“老师,蚕豆比黄豆后长出小芽芽,为什么它长的这么快呢?”“因为蚕豆本来就大,所以它会长的很快,超过了黄豆” “可能是黄豆太多了全都挤在一起,营养不够,所以长的慢”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

(4)支持尝试、操作,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冬天到了,孩子们担心自己种的油菜籽、小麦还有蚕豆宝宝会怕冷,同时孩子们发现这些植物宝宝都变的枯黄了,没有生机,像马上就要冻死了。有的孩子听奶奶说“小麦和蚕豆宝宝都不怕冷,油菜籽应该也不会吧”。“哪些植物宝宝怕冷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让植物宝宝过冬呢”孩子们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实际的尝试操作活动,让幼儿的探索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四、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探究力

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从中要起好“授人以渔”的角色,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在观察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去感知,并启发幼儿自己去动脑思考,去寻找答案。如,在饲养小兔时,幼儿用看的方法发现了小兔并不喜欢吃萝卜,找到了小兔走路蹦蹦跳跳是因为它的前腿短后腿长;在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时,幼儿用摇瓶子听声音的方法猜出里面是沙子、石子或米等。

(2)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要支持、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然角,可以采用小组轮流制,安排一周每天记录的幼儿,责任到人。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心,激发每个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也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一样喜欢的、感兴趣的植物,对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记录。幼儿学习记录收集到的信息或观察、操作的结果,对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自然角的创设首先要让孩子成为它的主人,以与孩子互动为主,使自然角成为“会说话、会活动”的展示环境,让自然角成为孩子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和平台。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的“鱼”和“渔” 下一篇:对新课标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