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加强指导 开展活动

时间:2022-09-15 12:51:33

创设情境 加强指导 开展活动

一、小学语文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意义重大,既是培养小学生气质与全面素质的基础,也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主要体现在:首先,小学生年龄小、不成熟,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符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特点的需求。其次,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不仅有利于开发小学生智力,促进其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不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系统化的交际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口头语不够规范、说话不清晰完整、欠缺简洁与条理性,使得交际口语教学不规范。此外,很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了解,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认识不清,且存在不少教师没能将“口语交际”与“说话听话”正确区分开。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育部门与相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

2、教学策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等条件限制,教师有时不能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仅仅是书本的内容又相对乏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对媒体等器材为小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的口语环境,利用计算机展现丰富多样的素材,增强口语交际学习的趣味性与形象化。注重指导小学生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引导其用心观察、有序交际,有利于表达具有条理性;教导其细心倾听、灵动交流,在听懂对方的意思后再作出回应;并锻炼其清晰表达、灵活交际能力,帮助其增强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

三、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策略措施

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对媒体等器材为小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的口语环境,利用计算机展现丰富多样的素材,增强口语交际学习的趣味性与形象化。并注重指导小学生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引导其用心观察、有序交际,有利于表达具有条理性;教导其细心倾听、灵动交流,在听懂对方的意思后再作出回应;并锻炼其清晰表达、灵活交际能力,帮助其增强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

2、强化语言积累,丰富知识。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必要前提,只有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简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轻松而和谐的与人进行交流。教师主要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吟诵诗词、增强阅读、加强表达等使其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吟诵诗词可以帮助小学生体会与领悟古韵美,增强古诗文的积累;鼓励小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其收集知识、处理信息,拓展知识面;对小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其表演与交际的胆识,而且可以使其积累大量语言知识、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小学生感兴趣、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口语表达欲望,以促使小学生带着情感与兴趣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投入情境,带领学生训练。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可以将自身的语言、情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小学生一起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情境,加入小学生中间,与她们一起成为情境角色,使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勇于表达、善于表现。其次,教师可以设置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分组表演。通过对小学生分组进行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或动画片等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引发她们共同的说话兴趣,既能引发口语交际的兴趣,也能丰富知识、加深记忆。

4、开展丰富活动,提高能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以有效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小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发展与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此,教师应适当的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让小学生与社会接触与交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与鼓励,比如布置作业让小学生去商店买东西、去敬老院做志愿活动、自己接待客人等,并让小学生整个对话过程在班内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教学内容、丰富口语知识,而且有利于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增强对社会与他人的关心。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引起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正确、合理地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强指导、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等,努力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水平,以有效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林庄小学 河南】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