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5 12:49:25

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问题,努力目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管理制度

1 林业经营相关问题概述

1.1 首先必须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概念比较大,必须有一个清晰、抽象化、高度概括,数学化的概念。不能用空洞的系统和子系统去定义它。

1.2 明确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造林和育种技术的组合,因为它们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当然先进的造林和育种技术会加速。从控制论的角度,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实质上是森林的宏观控制技术。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就是一种局部控制技术,森林经营中的林龄公式都是一系列局部控制技术,利用线性规划的森林调整就是一种整体目标的优化控制。特别是研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森林控制技术。

1.3 完善天然林保护工的理论技术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的经营理论在不断深化。1985年以后,美国J・F・福兰克林提出了“新林业”理论。19世纪末,由德国林学家盖耶尔提出的“近自然的林业”理论。

1.4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结构是什么?现在的林业离可持续发展目标又有多远(即可持续测度)?这是必需回答的问题。

1.5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即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是作为森林经理学的研究方向,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作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1.6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如东北国有林区50年的森林涵养水源的变化,森林吸收碳变化和东北森林对中国气候变化的贡献、森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概念,模型和变化研究。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客观要求,很有必要重新研究林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在战略指导上,应该是保护和护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木材和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我国森林可持续的经营的目标

2.1 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满足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稳定、健康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

2.2 在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满足控制和减少土地荒漠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2.3 在长江黄河流域和水土严重流失地区,只有效地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才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减轻水土流失危害,为分布于境内的水库提供安全保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需求。

2.4 通过对现有森林公园,以及各种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为本地区提供景观多样、宜人的森林环境、满足旅游业,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的需要。

2.5 提高山地丘陵区天然次生林经营水平、扩大盐碱滩涂林林面积,提高湿地森林质量,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

2.6 提高工业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持续提供工业原料,满足造纸业,家具业对木质林产品的需要。

2.7 结合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高薪炭林、饲料森林经营水平,满足山地丘陵区以及坝上地区发展畜牧业能源的需要。

2.8 通过对平原农田防护林科学经营,提高农田防护林经营水平,满足改善农业发展环境需要。

2.9 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才能提高森林经营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利益森林经营者脱贫致富、提高经济收入的需要。

3 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长期国家经营的背景之下,森林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木料,并通过输出木材及木料为林区提供经济来源,为国家创造经济收入。传统的森林砍伐工作的限制比较宽泛,乱砍滥伐的现象十分猖獗,使得林业资源储存量急剧下降。尤其是对于天然林区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我们都知道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只要进行定期的林业更新,森林资源能够为国家不断的提供木材,但是我国的天然林由于管理不完善,其恢复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经费和人力的投入也将十分巨大,给国家的经济增添了负担。

3.2 林权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林权改革是当前林业的热点话题,各地都在进行林权改革试点,开展林权确认,明晰产权。林权改革的目的是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营造林积极性,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但林权改革也给森林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如放活经营与资源保护的关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重新走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因此,放活经营要有度,要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工作力度。

3.3 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尚需完善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已用于实际工作中,各地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已将森林分类落实到山头地块,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各地相继完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也落实到了林权权利人,但在商品林经营中除经济林基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商品化外,以木、竹材为经营对象的商品林因受永续利用理论的指导和森林采伐限额的控制,其林木、林竹并未能成为林权权利人自由支配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仅处于国家层面上的宏观管理,林权改革后林权权利人这一特殊商品的经营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得到调动,这一方面的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

3.4 林产品需求矛盾

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问题比较大,但是受到地理条件等制约,森林资源的分布却十分不均衡。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者两个区域。而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带,无论是建设施工还是森制品使用的木材需求量都十分大,因此,造成了区域性的林产品供需不平衡。

3.5 林产品税费比例过高

林区经营管理的税收工作是影响森林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我国的税法相关规定,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的税收比例比较高,因此林区的经营效益明显的下降,再加上我国对林产品的制成品的税率征收又远高于原材木的税收比例,所以,一些林区的经营者都不能够积极的进行森林商品的制造和加工。

4 解决对策

4.1 创新经营思路

改变以往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的经营思路,以实现林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努力提高林分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加大间伐强度,降低经营成本。从实际出发,在林分密度较大,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间伐经营成本。从实际出发,在林分密度较大,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间伐作业。在不至引起树木风倒和水地流失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间伐强度,减少间伐次数,增加间伐收益,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

4.2 完善管理体系

在完善林木采伐的作业设计、复核、审批、发证、凭证采伐、验收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省市县林业部门对商品林、公益林、速丰林等的抚育采伐、低质林改造、主伐、更新的审批发让权限的规定。坚持将林木采伐列入政府行政许可管理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对采伐方案的复核、审批、发证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益。

4.3 强化森林可持续经营

将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加强规划指导,结合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按照管严生态公益林、管活人工商品林、管好天然商品林的总体原则,对列入国家和寺方生态公益林的林分,一律禁止以盈利为目的采伐,但为提高林分质量,可进行中幼林抚育作业,并加大低质林改造和混交林培育力度,严禁将混交林更新为纯林。对主伐、经济成熟林采伐,低质低产林改造,有目的的保留一些阔叶树,以利于形成混交林。加强森林经营的中长期规划和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制定和落实保证措施,避免经营的随意性,实现可持续经营。

4.4 加强森林管理队伍建设

切实调优配强了林业公检法等司法力量,强化林业稽查部门、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基层林业执法机构建设;建立林业保障体系,改变以往“以林养人”、“以罚代刑”的作法,净化林业执法环境,确保其职能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完善了林业管理制度,在国有、集体林场和林木集中成片的乡镇、村组以及森林经营单位建立了护林组织,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并将林业管理工作列入村规民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省”的林业管理体系。

结束语

各级领导对林经营管理工作应给予充分重视,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持之以恒,才能使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水平有一个有力的提升。努力提高林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才能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刘铁岩.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J].绿色科技,2011.

[2]李天永.浅谈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

[3]张焕臣.浅析科学营林的发展[J].科技向导,2013,10.

[4]李化云.新时期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0:24.

上一篇:头孢唑肟丙匹酯的合成 下一篇:银杏叶提取物泡腾片的研制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