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LEC法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判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12:41:52

改进LEC法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判中的应用

摘 要:地铁项目的复杂性及施工管理环境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致使地铁深基坑工程存在着很大风险。本文对传统LEC法进行适当改进,结合南昌地铁滨江大道站深基坑工程,运用改进的LEC法重点从其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滨江大道站施工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 LEC法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重大危险源 风险评判

1、地铁深基坑施工期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风险识别的过程是采用系统而全面的方法识别出可能影响项目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类。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各地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包括勘察原因、设计原因、施工原因和监测及管理原因等,其中又以设计与施工原因为主。风险评估一般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的分析方法简单方便、易于理解,数据采集较容易,但是这些方法通常只关注威胁事件所带来的损失,而忽略威胁事件发生的概率。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分析过程和结果直观明显、客观、对比性强。缺点是量化过程复杂模糊,容易会造成误解和曲解,并且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数学抽象能力,能运用数学模拟。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1 传统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方法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下列三个:事故及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施工现场处于危险坏境的人、材、机的频繁程度(E)、发生危险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LEC法将上述三因素作为参数,确定了因变量---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与上述三个参数之间函数关系如下:

D = L × E × C

但要科学而准确的取得这三类参数是繁琐的,在实际工程操作过程中常采用半定量的计值法来确定三类参数的不同等级与不同的分值,以其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具体的分值见表1、表2、表3所示。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L

表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及等级评价 D

由上可知,传统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简单清晰,易被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和掌握。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a、LEC法表3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对应的分值C有时难以界定,(例如:严重伤害与重大伤残的界定就比较模糊),制约了LEC法的精确性。b、LEC法表4对于危险分值(D值)的边缘值有时较难确定其上下相邻危险等级,这结果往往会影响为控制风险而采取的计划,降低了LEC法的可操作性。

2.2 LEC法的改进

针对以上运用LEC法所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工程实践管理经验,针对性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供学习交流。

① 对a(表3)问题的改进

对于表3出现的问题,危害可能造成的后果可以参考国家事故发生后果—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并对分数值C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如表5所示。可有效的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为工程危险性评价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表3 改进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对应的分值 C

注:F-事故死亡人数;SI-事故重伤人数;MI-事故轻伤人数

3、工程应用——南昌地铁滨江大道站深基坑施工风险评判分析结果

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得出本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清单(表7)。实际分析得本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涉及到勘察原因、设计原因、施工原因和监测及管理原因等共有超百余项具体的风险因素。但限于篇幅,对于深基坑施工期危险源没有全部列出,在此只综合部分相对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照危险源清单,利用LEC法,借助专家调查,根据其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对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如表4所示。

根据滨江大道站建设的现场情况,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理论可以简单清晰得知本工程危险源的等级和重大危险源,为安全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4、小结

地铁深基坑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十分复杂,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全面的危险源辨识、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玉明,张永军,沈瑞鹤,赵世强;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及控制[J];建筑技术;2011(1)

[2]许勇;南昌地铁1号线工程地质特点与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9).

[3]成娟;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6).

上一篇:从产业结构的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下一篇:煤质的变化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