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5 10:26:47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就课文内容布置来说,篇幅相对较短。但在考试当中的地位,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这堂课上得丰满充实,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备课,研究教学大纲以及平时的积累,才可能让学生很有兴趣地主动配合老师来学习,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人口的迁移”这个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流向是教学的重点。

国际迁移的特点,19世纪前的特点,课本以一个实例解释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我在课堂上列举了学生喜爱的电影《黄飞鸿》,还有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下南洋》一些人口迁移情节,让学生可以形象理解。对于图1.8,我让学生看图后归纳出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以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

国内迁移的原因:古代的迁移,我列举了“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实例,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和战争。1949-1986年期间的原因,我用“新疆建设强兵团”“北大荒”让学生知道这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学生对于这些是很有兴趣的。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从下节课的复习提问中可以看得出来。

对于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我让学生根据图1.9先说出人口迁移方向,然后提问,为什么要由内地迁往沿海地区、迁向工矿区,由农村迁向城市?结果学生回答得很朴实“赚钱”两字,这也达到了教学的效果,也就是由于经济原因人民自发迁移的。

对于第9页的活动,特别是第二题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最频繁的考点,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我也是让学生先思考后回答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人口迁移的原因”也是本节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我也列举了很多大家感兴趣的实例,如:有人在发达城市买房,取得当地户籍,其子女考大学相比在我们江西考大学容易。当前电视当中出现的相亲节目,一旦相亲成功,组成新的家庭,势必会有人口迁移,通过这些例子学生的上课氛围很好,也能学到知识。对地理这门课程感兴趣,学生就喜欢地理,以后学习就可能事半功倍。

对于第10页的案例2,我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将其信息结合活动提出的问题,以小组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学习活动中,分析美国在各历史时期中的人口迁移规模、特点、原因,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图像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觉得还是由于传统教学效率不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讲练习,这可能会使学生学习效果不是那么完美。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精编精选练习,且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毕竟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从这一节来讲,我愉快地上完了这堂课,心情比较舒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错的。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下个学期,我想学校多媒体做好后,我们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新时期下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相关思考 下一篇:政治教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