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

时间:2022-09-15 10:20:30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

(人教新课标版)

一、积累运用。(18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伦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选自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①给文段中的黑体字注音。(1分)

骊歌()徘徊()

②解释文段中画线的词语。(1分)

骊歌:__________ 零落:__________

③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改正过来。(2分)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④请写出一句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离别的句子并注明作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共创作童话160多篇。

B.童话往往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方法讲故事,还常常采用拟人手法,给大自然的事物赋予生命,把它人格化。

C.《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D.“因为一颗好的心灵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好的心”就是善良的心。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对待?请用普希金的诗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2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面对孤独;感谢,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6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鲁迅,本名_____,字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家、_____家和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专集,都收在《_____》里。

②《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由神童变成众人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是: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17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_____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_____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其诗以养父母B.父利其然

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D.彼其受之天也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15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2.这段文字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写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3.加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文段中加点的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15.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个句子写得最精彩?请抄出来,并简说理由。(3分)

16.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16分)

童年乐事

林海音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捱捱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声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母亲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手巾把儿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半夜,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7.听鬼故事,自己已吓得“呀呀乱叫”,为什么还要怂恿大人讲下去?(3分)

18.分析下面这个细节的表达效果。(3分)

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19.“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有什么不同?母亲的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对作者的人生有怎样的帮助?(3分)

20.作者自己是怎样评价她的童年生活的?(3分)

21.作者林海音用饱满深情的笔触,用精练地道的语言,再现了自己原汁原味的童年生活,带给人亲切和神往。请你也学一回林海音,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回忆一件令你难忘的童年往事。(4分)

三、探究试题。(3分)

22.请写出下面的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实,只卖种子。”

大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基础写作。(50分)

23.每个人的成长史都是一篇动人的童话、一首怡人的欢歌。想一想你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几个人,给你影响最大的几件事,让你一直铭记在心的几句话,他(它)们是怎样促进并伴随你成长的。然后以“成长的感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期参考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1.①lípái②告别的歌;指同学在四面八方工作或学习等,③伦、轮;崖、涯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2.D 3.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4.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5.①朝花夕拾、周树人、豫才、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小说、诗歌、散文、杂文、鲁迅全集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二、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7.B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11.描写百草园美丽有趣的景物。12.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描写景物,将画面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1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4.“肥胖、轻捷”生动地写出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形体特点,“伏、窜”准确地描述了黄蜂、叫天子各自的动作,这两个动词与前面两个形容词搭配极佳。15.我觉得是“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句。听说吃了可以成仙,便急于找到像人形的何首乌根,连弄坏泥墙也在所不惜,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此题为开放性题,喜欢哪个句子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16.采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排比手法将各种景象列举出来,使内容更丰富,景象更美丽;用拟人手法将油蛉、蟋蟀写活了,使之富有了生命的动感;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比喻覆盆子,将覆盆子美化、理想化了,让人读着这样的句子,就想吃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17.因为鬼故事充满了刺激和诱惑,而儿童又是好奇心最为强烈,总想知道结果,所以虽然害怕,却还是要听。18.在这个细节中动作描写结合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渴望听话匣子的急切心情,“飞跑”表现了动作的迅捷,喊话表现了“我”怕唱话匣子的走掉的心理,写出了生活的原汁原味,让人过目不忘。19.母亲允许“我”全方面接触社会,可以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外面。这样增加了“我”的社会接触面,既锻炼了“我”的胆量,也为“我”以后从事写作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素材。20.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21.略。

三、22.略(言之有理即可)。

四、23.略。

上一篇:早春感悟 第4期 下一篇:标点符号讲练之一句号、问号、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