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15 09:57:20

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文章认为,员工绩效考核是否能够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主要取决于员工对考核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知和评价是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员工的认知和评价同时又会受到个体情况差异的影响。文章利用广州农村商业银行316份员工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除了对考核指导思想、考核准备、考核指标、考核反馈等考核要素的评价外,个体因素如职位、收入、工作经验等也会对员工的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员工满意度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些文献对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指标的体系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但这些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对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对不同银行按绩效进行排名,而没有关注银行绩效评价的对象和主体即员工绩效。另外一些文献则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考核依据,以平衡计分卡(BSC)为考核工具,讨论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员工绩效为考核对象的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这一类研究的基本思路大致相同:以BSC的基本框架为理论依据,明确银行的战略目标以后,将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形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权重,实际考核时对照指标体系对部门和员工进行打分和计算,即可得出考核对象的业绩表现。但是,相关研究基本都属定性研究,并没有严格的计量检验的证据。

没有效率导向的企业经营绩效考核,就不会有效率导向的员工绩效考核。在商业银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基于效率(Efficient)和效果(Effects)的员工绩效考评已经成为各银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新的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对传统的中资银行造成冲击的情况下,一些新近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以管理会计系统为蓝本的绩效考核体系,强调“价值创造”理念,固化“成本倒逼”机制,彻底实现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的市场化转型。管理会计系统是多维度的盈利核算系统,可以提供多维度的利润指标,用以支持绩效管理,因此,绩效管理是管理会计主要用途之一。借助于管理会计系统进行业绩评价,利用管理会计的利润指标体系构建“价值创造型”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促使考核由规模导向转为利润导向,促使企业每个单元都能够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这一考核体系设计理念相对理性和刚性,而且指标众多内容庞杂,在一些试行的商业银行中引起不少争议。

二、 理论与模型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 Economics)与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指出,“好的(Good)”制度与机制取决于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制度设计主要解决衡量标准和衡量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制度执行主要解决制度运行与监督保证方面的问题。由于个人目标函数差异较大,阿罗已经证实,在所有人都是理性选择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可以包容所有人偏好的社会目标函数是不可能的。但是,基于“一致计算”的原则,制度和规则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才会具有可执行性,制度设计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在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中,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也指出,只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讨论博弈,最后制订的组织目标才会成为激励手段而不仅仅是考核与约束。

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对行为过程(Progress)和行为结果(Results)的考核与评定。显然,评估标准和评估执行是影响评估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现有的绩效考核实践中,几乎所有的组织单位都是自上而下的制订一套考评体系,或者邀请咨询机构设计一套考评体系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很少能够按照“一致同意”的原则通过上下互动沟通而设定考核标准和考核执行机制。研究表明,一些组织高强度的绩效考核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扭曲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变得越来越低,而消极怠工、蓄意破坏、不合作、忠诚度下降、离职等行为却越发普遍,绩效考核不再发挥应有的激励员工的正面作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导火索。因此,员工在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与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公平感会直接影响员工行为(OCB)和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

员工的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同员工的主观感受是有差异的。对于绩效考评而言,员工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考核目的能不能接受、考核指标设置合不合理、考核内容合不合适、考核结果有没有及时反馈等等,公平感只是对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匹配差异的一种反应。显然,这种反应与个体情况紧密相关。对“反生产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年限等。在中国样本中,收入和职位是另外两个最可能影响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因素。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人口统计变量一般都作为控制变量进入计量模型的,尽管这些变量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但是在回归模型中这些控制变量往往又是显著的。这说明,一套既能防止员工“反生产行为”产生又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是能够在坚持战略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员工个体情况的差异,在考核标准制订和考核执行两个方面都能做到让最多数的员工满意。尤其是在商业银行这样的特殊企业类型中,员工绩效考核更需要考虑员工的反应和行为。

三、 实证研究

1. 问卷设计与发放。在商业银行中引入管理会计系统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和蓝本,固然能够扭转国有银行职工长期养成的地位优越的思想认识,但同时也让很多员工感觉压力太大和难以适应。管理会计系统本身比较专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可能很难理解。此外,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包括考核指导思想、考核目的、考核准备、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过程、考核时间、考核反馈和考核效果等几个方面,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主要来自于对这些考核要素的评价和认知。依据上面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要素与环节,本文设计了39项问题,请调研对象对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目的、考核准备等问题进行评价,评价尺度为Likert五点量表。最后一题是效标测项,也是员工总体满意度测项。这样,问卷主体共有40道问题。其次是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职位、收入等,共9题。其中,工龄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人全部工作时间,二是个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经验是指是否有其它银行工作经历,有记为1,无记为0。

问卷在广州某著名商业银行全行发放,发放时间为2013年2月~2013年4月,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79%。

2. 描述性统计。首先观察员工对绩效考核各要素的评价是否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所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目的、考核准备、考核指标等问题都具有同样的判断,那么绩效考核就不会在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员工中造成不同的影响。

方差检验表明,从绩效考核各要素的角度看,考核是否经过充分准备在人口统计变量中的差异性最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收入和不同工作经验的人对银行绩效考核的准备工作评价都有显著不同;其次是对考核目的的评价,学历、专业、婚姻、收入和经验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再次是对考核能否及时反馈和考核效果的评价,年龄、学历、收入和经验同样是显著的影响因素。而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角度看,对绩效考核各要素的评价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则是个人年收入、是否有其它银行工作经验、学历和年龄,尤其是收入变量和工作经验,不同收入和工作经验的人几乎对所有绩效考核要素的评价都存在差异性。

其次考察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变量中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度评价都有显著性差异,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不同身份特征的员工对现有绩效考核工作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3. 计量分析。本文认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与评价是影响员工考核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将对主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从方差检验的结果看,绩效考核各要素评价和绩效考核总体满意度在不同身份特征的员工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部分还将利用逐步回归模型(Stepwise Regression)考察人口统计变量、考核评价对满意度的影响。统计软件为SPSS17.0。

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对总体满意度的回归中,员工的职位、年龄、学历、收入、经验都是影响员工绩效考核总体满意度高低的因素。但是,职位、年龄、学历和收入三个变量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职位越高、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员工满意度越低,仅有工作经验的影响是正的。而在绩效考核各要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回归中,指导思想、考核准备、考核过程、考核反馈和考核效果等几个方面是影响员工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考核过程越复杂,牵涉的方面越多,越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把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入总回归模型后,控制变量仍然显著的是职位、收入和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经验的符号由正变成负,也就是说,有其它单位工作经验的人满意度越低。此外,在本单位工作时间长短也成为影响总体满意度高低的一个因素,在本单位工作时间越长的人,满意度越高。和单纯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相比,单位工作时间的影响作用也发生了反向变化,由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变成正面影响。而与单纯的绩效考核要素对满意度的回归结果相比,考核效果评价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是考核指标评价的影响作用加强,即考核指标设计得越复杂,越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

四、 分析与讨论

员工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包括了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标准制订、考核的具体执行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括考核指导思想、考核目的、考核准备、考核反馈机制等等。为了尽量少引起员工的“反生产行为”,考核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员工不认同或不接受绩效考核的设计理念、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那么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就会消失殆尽,员工的抵触情绪和抵触行为就有可能不断发生。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各要素评价在员工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度在不同身份的员工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着员工“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可能,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是成立的。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职位、收入和工作经验是影响员工总体满意度的最重要的三个影响因素,而且全部都是负面影响。就职位因素而言,职位越高的人满意度越低,可能的原因是越高层的员工,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在成本概念没有得到加强之前,职位产生的权力租金(Power Rents)基本上由领导本人说了算;但是,管理会计系统强化了利润创造,对成本结构形成硬性约束,职位带给领导的各种收益将被降低。而且,绩效考核工作量大,指标计算复杂,考核频率快,持续时间长,给领导增加了工作负担。因此,领导层对强制性的绩效考核往往都有不满情绪。从收入的角度看,收入越高的人对绩效评价的总体满意度越低,可能的原因是这一指标和职位因素密切相关,银行职工的收入在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之间拉得距离较大,高收入群体其实就是占据领导职位的人,收入越高,成本约束越强,对绩效考核就会越不满意。从工作经验来看,有无外单位工作经验对满意度的影响是负面的,有其它银行工作经验的越容易导致不满。这一点和单纯作为控制变量回归的结果正好相反,可能的原因是如果不与其它单位比较,本单位的工作经验对于复杂的绩效考核是有妥善应对功能的;但是与其它单位的情况一比较就会发现,这套管理会计系统可能会降低收入或增加工作量,不满情绪就会产生。这说明,如果单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讲,一直在本单位工作的员工更容易接受绩效考核;这也同样说明,不同单位工作经验可能具有双刃剑的影响。

从绩效考核各要素情况来看,加入控制变量后仍然显著的有考核指导思想、考核准备、考核指标和考核反馈等几项指标。这一结果为“一致同意”或MBO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果员工能够认可绩效考核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比如说绩效考核不是为了约束个人,而是为了提升银行竞争力,并从长远角度不断提升个人收益水平等,那么员工就容易对绩效考核表示满意。而考核之前的工作也非常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有道理的,既然成本导向型绩效考核本身就会对个人收益或个人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如果不在行动之前做好教育、宣传和鼓动工作,员工一方面可能因为难以理解考核内容和指标而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令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被排除在参与之外不能表达意见而生怨恨。考核指标设计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是负面的,指标设计的越复杂,员工满意度越低。这一结果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的绩效考评体系都是极其复杂的,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没法全部搞懂,员工不信任感由此产生。最后一项对员工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考核的反馈机制,考核不能及时反馈,或者考核结果与考核承诺的激励不能相匹配的话,员工的不满情绪立刻就会产生。这一结果提醒实践者,“言必行,行必果”必须得到切实保证,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更容易伤害员工的积极性。

五、 总结与建议

本文以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考察了员工对复杂绩效考核系统的评价和态度。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员工个体差异和对绩效考核各要要素的评价是影响员工绩效考核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更为具体和深入,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应该贯彻到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员工不能认可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指标、考核过程、考核反馈机制,绩效考核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就有可能会发生。

本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的影响往往都是负面的,职位、收入、工作经验甚至学历、年龄等因素都会让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每个员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绩效考核机制明确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界定了权利的边界和内涵,这一考核过程极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触动某些人心中的“奶酪”,继而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一套考核机制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接受最大多数人的意见,还需要在高层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才有可能真正执行。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蓝本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的动力就是来自银行的最高层。银行领导承担的压力最大,他们迫切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来提升银行竞争力。但是,银行毕竟不是普通的企业,完全市场化的考核机制是否适用,是否会引起员工的“反生产行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关新红.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国财经大学学报,2003,(7):17-21.

2. 关新红.基于风险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5):26-30.

3. 谢赤,钟赞.熵权法在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中国软科学,2002,(9):108-110.

4. 周春喜.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98-101.

5. 袁云峰,张波.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4,(12):28-32.

6. 张中朝,华军峰,甘茂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一个现实框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24-29.

7. 江小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现状及改革策略.上海金融,2008,(10):32-34.

8. 曹建平,姚舜,黄明喜.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运用.上海金融,2004,(12):51-54.

9. 赵国杰,赵红梅.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现代财经,2004,(5):3-6.

10. 赵琛徽,王妤扬.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考核中平衡记分卡的应用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68-71.

作者简介:李尧,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广州农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上一篇: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