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方法冬病夏养

时间:2022-09-15 09:17:45

四大方法冬病夏养

夏天是治疗冬季慢性疾病的最好时期,对于冬天易发的呼吸道疾病、体寒怕冷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病要三分治七分养,究竟养什么呢?又如何养呢?

大家都知道冬病夏冶对于冬天易发的呼吸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体寒怕冷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教授做客《健康之路》,告诉我们冬病夏养的有关知识。

夏季要养阳气

俗话说,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是明代太医刘纯。这个“养”实际上主要是指调养人的阳气。阳气对于人非常重要,阳气是人体的脏腑机能的活力点,假如阳气不足,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会出现怕冷、喘、腰酸背疼等症状。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阳气对人是非常重要的。

阳气其实就是我们人的一个能量、动力,如果人体没有阳气,那就没有活力了,就陷入一种疲惫的状态,显出虚寒的状态,那就是怕冷、拉肚子、容易喘、容易感冒。所以,我们就讲冬病要夏养,夏天要养阳气。“养在平时,夏日尤宜”,夏天尤其适合养,那么这个养就是要重阳气,温经散寒,一些虚寒性的疾病,要在夏天来养。实际上中医说天人相应,夏天外界气候非常温热,这时候我们人体的内脏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旺盛的状态,所以在这个季节进行调养,效果非常好。

冬病夏养方法一:食疗

中医说,药食同源。很多食品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补养的作用,比如桂圆、大枣,本身既是食品,又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人体亏虚、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平时选择一些具有调养的补品,再结合体质的类型去调养,就能够提高自身体质,增强免疫力。那么,夏天吃什么就可以达到养的目的呢?专家提供了三道药膳:

淮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200克、淮山药50克、米酒10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食盐1 5克。

制作方法:将羊肉、淮山药、生姜、葱白、米酒一同倒入盛水的砂锅中,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炖,待羊肉完全煮烂后便可食用。

功效:汤味道鲜美,具有温补阳气、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冬天容易感冒、咳嗽和胃病人群的自我调养。

提示:淮山药一药有三补,可以补三脏——肺、脾、肾。羊有良好的温补阳气的作用,同时又能够祛寒气,阳气不足、寒气比较旺盛的人群夏天吃也是不会上火的。如果平时内火就比较大,容易口干、大便干燥,这些人群吃羊肉要适当注意。一般的人可以在这到汤里面加一些麦冬、芦根就不会上火了。

白果炖鸡

原料:鸡肉150克、白果10克、猪肉50克、猪骨头50克,盐、白糖、鸡精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鸡肉、猪肉、猪骨头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捞出备用。再坐锅点火,将焯好的鸡肉、猪肉、猪骨头一同倒入盛水的锅中,再放入白果,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炖两个小时左右,待肉煮熟以后放入盐、白糖,搅拌均匀便可以食用了。

功效:这道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预防哮喘、咳嗽、气管炎的作用。

提示:白果就是银杏,是一味传统的中药,药性比较平和,具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白果是非常好的。而且白果能够固小便,如果夜尿多、尿频,可用白果补肾。

牛尾汤

做法:牛尾切段,焯水后备用。将牛尾放入盛好水的汤锅里,放少许盐、料酒或者米酒,一定要加一些生姜,然后用小火炖煮。

提示:牛尾有补肾、强壮筋骨的作用。姜具有温经散寒、防治感冒的作用。夏天,老年人或者虚寒的人、骨质疏松的人,可以煮牛尾汤喝。

冬病夏养方法二:药浴、足浴

夏天泡脚也是冬病夏养的一个好方法,风湿关节痛或者腰腿疼痛的人群,可以选择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药物如桂子、细辛等,放在木桶里面泡,就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专家推荐几个用于洗浴和足浴的外用方子:

治疗风湿、肌肉劳损的药浴方子

中药:生草乌10克、炒当归10克、伸筋草各30克、社仲15克

用法:煮中药40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掺水浸泡,每次泡25分钟左右。

作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治疗哮喘的药浴方子

中药:麻黄10克、细辛10克、川椒目20克、制附子10克

用法:煮中药40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掺水浸泡,每次泡25分钟左右。

治疗体寒怕冷的药浴方子

中药:巴戟天30克、桂枝10克、艾叶30克、制附子10克

用法:煮中药40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掺水浸泡,每次泡25分钟左右。

作用:温胃散寒,预防胃病复发

冬病夏养方法三: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我们可以在家里做,简单、方便。不能在胸、背这些地方做。专家提供的几个穴位:一个是涌泉穴,在脚掌的前1/3的中心处,这个穴位补肾比较好;一个穴位是肚脐眼这个穴位,有温胃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足三里。这几个穴位都是非常方便和安全的,可以经常在家里来做。

冬病夏养方法四:自制药贴

自制药贴,就是在家里自制的,可以贴在足三里、涌泉穴,这两个穴位对补肾比较方便。

自制祛寒药贴的方法是:取具有温中散寒的中药吴茱萸10克,磨成粉末,将切好的鲜姜末与吴茱萸放在一起搅拌均匀,这样贴敷用的药就准备好了。取做好的药少许,用麝香壮骨膏贴在足三里穴、肚脐上和脚底的涌泉穴,夏天每三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它可以有效地温补阳气,起到祛寒、祛湿的作用,三伏天贴效果最佳。

上一篇:光盘的一生 下一篇:我总得干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