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字化GPS地籍测绘技术

时间:2022-09-15 08:53:13

小议数字化GPS地籍测绘技术

摘要: GPS地籍测绘技术对于测绘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GPS技术的概况,其次探讨了GPS的布网测绘,最后,从数据质量控制的观测方面探讨了GPS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gps地籍测绘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GPS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越来越成熟,其广泛应用于地籍测绘活动中。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与地籍测绘在法律、行政管理、规划与经济等诸多领域对空间信息的可靠性、精度性和现势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GPS地籍测绘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能够促进地籍信息的采集,并保证快捷而准确地获得数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GPS技术概况

所谓GPS技术,即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俗称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利用卫星导航来测定时间与距离,从而做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GPS地籍测绘技术则是通过测量用户接收机到卫星之间的距离,结合多颗卫星的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信息的技术。通常情况下,GPS地籍测绘技术可以直接对地形点、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信息进行采集,并得出原始数据,当经过数据库整理并计算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出土地等大小、位置、境界以及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同时,宗地面积和地籍图也可以精确的体现出来。

1、GPS技术的优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近年来涌现出诸如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及RTK技术等高新技术就是典型的说明,这些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常规测量方式。另外,和全站仪地籍测绘技术比起来,GPS技术利用了无线技术,无需通视及频繁换站,因此,GPS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GPS技术在抓拍定位数据以及反馈速度上的优势极为明显,其在20公里内的静态定位,通常情况下仅仅需要5-20分钟即可,反馈数据则更是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

2、GPS设备的布置

通常情况下,GPS接收设备大多会在基准站与流动站中进行布置。其中,基准站所处的控制点必须为己知,且在野外进行作业时也应该尽可能的在测区的制高点上布置,以便提高测量范围,增加控制区域。另外,在对设备进行布置时,还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对于数据传输的影响,尽量避免将设备布置在林木茂密处、障碍物密集处以及信号干扰处。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准站应该至少对4个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跟踪,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观测数据发送到相关流动站,流动站则应该依据选择测绘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和卫星进行数据对接。

3、GPS技术的指标

随着实时厘米级精度的运用,在技术方面逐步依赖于高精度载波相位差分(RTK)的实现。以几个GP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成为一个组合观测值,以对流动站的信息精度和位置进行快速的计算。一般来说,内业计算所运用的是平差程序来平差的,准时或事后进行处理,以取得毫米量级的精密定位。事实上,现代化GPS系统自身即可提供多种定位服务,包括一些GPS测量手段,例如静态定位和差分GPS定位等,从而实现相关定位服务的精度。

二、GPS布网测绘

1、基准站的设计

设计基准站时,应该首先对实地进行踏勘,对地理的状况进行收集测绘,比如地形图、坐标、已知点位所在的坐标系、高程系统以及点的状况等,并设计基准与测绘方案。另外,如果发生控制点不足的现象,则应该采用GPS静态差分技术进行引点或者加密,一边保证网点的精度性。对于界址点密度大的地区,基准站控制点的密度应该尽可能的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GPS网下沿街巷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一边能够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

2、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数据

在地籍测绘中,野外测量除了要对权属界线的空间坐标进行采集之外,还应该对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权属等相关属性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地物定性注记、界址点和邻近地物点距离、相邻界址点间距、地理名称和建筑物层数等,于野外进行调绘,对地籍底图的位置进行注记。应由专业人员通过准确地定位操作来采集数据,并合理利用GPS接收机,来输入测绘地块的属性信息,并及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接收,以便对结果进行筛选取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淘汰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通常情况下,流动站GPS接收机的天线需要高出人的身高,以保证数据的接受精度。

三、数据质量控制的观测

1、采集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该保证外业观测的质量,以便实现预期的定位精度,因此,当观测结束后,应该立即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核验和评价,从而及时找到不合格的数据,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淘汰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流动站对数据采集完之后,会通过无线网络将原始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软件当中。其次,对原始的观测数据编辑、加工和整理完之后,系统会自动将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进行分流,从而方便对数据做平差计算,进而解算出各个基线的向量。最后,需要检核同步边观测数据、重复观测边数据以及环闭合差,并使他们满足设计书以及GPS的标准精度要求,待数据检核完毕后,需要及时将其反馈到流动站内,以便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下一步测绘作业。

2、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内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观测采集质量控制提供数据依据,并采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信息映射机制技术、检查功能自定制技术以及可视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和全面的检查,以便在剔除其他残余数据的同时,强化对数据的管理。在对数据进行输出时,应该包含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各项观测值的改正数以及坐标成果边长等各项数据。

3、数据成果的误差分析

信息化的地籍测绘活动,对于作业人员的综合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测绘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数据的标准,就很难使采集到的数据符合相关要求。除此之外,观测值的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和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也有着较为紧密的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GPS地籍测绘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基本上达到了厘米级测绘的水准,而其他测绘技术则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自动化与测量精度程度。因此,为了提高地籍测绘的精度,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GPS技术,提高其对目标物的抓拍速度,保证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颖.GPS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推广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2] 谢继香,郑国华,李振萍.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05).

[3] 于力.实时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及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9)

上一篇:变电站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探讨 下一篇:浅析工程造价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