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5 08:49:51

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依托于地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湖北民族学院旅游教育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成果显著。但是,在发展中该校旅游教育暴露出诸如定位失当、师资薄弱等一系列地方旅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旅游教育的发展。为此,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找问题,提对策。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地方性高校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纷纷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或新建旅游管理专业,湖北民族学院也不例外。该校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区域旅游资源赋存丰富,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猛。为了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湖北民族学院于2008年新建旅游管理专业。截止目前,该校有旅游教育专科、三本和二本三个不同的层次,在校生接近500人,专业教师10余人。经过5年多的发展,该校旅游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将近200人的毕业生,而且斩获“湖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计划人才项目”“国家级大学本科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殊荣。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校旅游教育也暴露出诸如定位失当、师资薄弱等一系列地方旅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发展速度过快

伴随着地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的旅游教育规模迅速扩张,这种扩张有时甚至表现出无序的状态。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新建旅游管理专业,首批招收专科层次学生28人,专业教师仅有3人。然而,2009年在师资力量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该校招收二本层次学生52人,专科层次45人。在缺少专业师资,缺少专业实践条件的情况下,扩大招生规模,旅游教育质量始终只会在低水平徘徊。虽然近两年该校旅游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仍需警惕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激进。

2.定位不准

湖北民族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最早设立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下,与民族学联系紧密,培养计划偏民族旅游和民俗旅游。2009年,为了更好的培养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旅游管理专业纳入到经济与管理学院下,培养计划偏旅游经济和旅游企业管理,完全摒弃了过去的培养重点。这种颠覆性的转变在师生中争议很大。作为地方性的民族院校,其旅游教育的定位到底如何?目前看来难以形成共识。此外,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专科、三本和二本三个不同的办学层次,然三者的培养计划相似性极高,几乎是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到底是培养初级管理人才还是操作人才抑或是二者兼之?需要办学者深思。只有准确的、有特色的办学定位才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3.师资力量薄弱

截止目前该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1名,但教师队伍构成单一,缺少双师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不符合地方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此外,11人的教师队伍中将近一半的老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并不充足,讲授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其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上课积极性就会下降。教学相长,好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培养出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4.科研发展举步维艰

旅游管理专业11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7名,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8名。年轻人居多保证了教学队伍的青春活力,但职称体系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专业科研的发展。近年,国家及有关部门对该专业的科研给予了大力扶持,于2009年在改校成立了“鄂西生态旅游研究中心“,但科研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后劲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外出读博深造,提高科研能力。

5.教材建设滞后

现有的旅游专业教材沿用的是5年前甚至是10年前的教材,内容陈旧,有关实操的知识甚少,更勿提具有本土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教材。这不仅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性质背道而驰,也与地方院校旅游教育的本地服务性定位完全脱节。直到2012年,学院才举全院之力编写专业教材,以解决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截至目前,《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理论·方法·案例》、《旅行社管理——理论·方法·案例》和《饭店管理原理——理论·方法·案例》正在审稿中,约在今年年底出版。

6.与地方企业合作有待加强

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组建开始,就比较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与企业合作办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该校最早的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忽视了与本土企业的合做,违背了地方性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从2011年起,学校开始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然性质过于单一,合作的企业主要是酒店类,合作内容仅限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今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逐步提高合作企业的多样性,跟旅游相关的行业均应有所涉及,并进一步与企业开展科研、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的互动合作。

二、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1.加强对旅游教育的宏观调控

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必须预测旅游市场对各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整体把握,合理规划,严防地方高校贪大贪快等急功近利的做法。同时管理机构要加强监督各地方高校的办学能力,积极促进高校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广地方高校教育成功的经验。

2.明确定位,树立专业品牌特色

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的办学层次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适合才是做好的。地方高校多位于小城市,生源也大多来自于本地,在定位上应考虑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地,辐射周边。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旅游教育依托于经济学、管理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设置,在定位上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学科基础,并考虑到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走本地化精品化的的发展道路,逐步树立专业的品牌特色。

3.增强师资力量

地方高校多位于小城市,区位条件较差,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投入时,地方性高校还应注重已有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外出读博。此外,地方性高校还应逐步培养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化、“能文能武”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行业中挂职学习,增强实践经验,或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经过培训,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4.鼓励旅游科学研究

地方性高校旅游科研一直较为薄弱,发展缓慢。旅游教学和旅游科研相辅相成,科研能为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地方性高校旅游科研除了鼓励教师进行常规的旅游教研项目外,还应积极支持教师进行开发性应用性研究,譬如旅游项目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等。必要时,可设立旅游科研专项基金,以提高旅游科研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地位,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好的科研环境。

5.集中力量编写优质教材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地方性高校旅游教育应适时出版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教材,做到教材的多样化、地方化和个性化。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为核心工作团队,积极吸纳其他专业其他院系的教师甚至是地方旅游企业的实践性人才,群策群力,集中资源编写教材。不断加大教材编著的奖励力度,提高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6.加大与地方企业合作

一方面,地方性高校要积极在本地寻求校外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企业的类型应多样,酒店类、旅行社类、规划类、景区类、会展类等均应有所涉及;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与此类企业合作的内容,除作为学生校外的实习基地外,还要加大与校外企业科研方面的合作。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重点教改项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校外实践建设研究成果之一(2012JY006)

作者简介:

冯小霞,(1982— ),女,湖北随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研究。

王孔敬,(1973—)男,重庆奉节人,副教授, 硕导,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研究。

上一篇:浅谈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 下一篇:中外金钱观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