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时间:2022-09-15 07:34:2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就是组织教学和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引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许只有几句话,然而它们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便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认识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解答一道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六年级一班有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4/5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让学生解答后,教师把4/5改成80%,再让学生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你们发现什么?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认知新知,他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二、巧设悬念,创建“愤”“悱”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人新课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愿望。

三、巧设情境,构建“愉”“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师应创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浸湿。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用在黑板上涂色比赛开始了这节课。拿出两块大小不同的小黑板,让男女学生两个代表进行涂色比赛。当然涂小的那个学生先涂完。在我宣布比赛结果时,涂大的学生提出了抗议:不公平,我涂的黑板大当然就慢了。这时我笑着说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认为这样新课的开始既生动又贴切。游戏是情绪的完全调动,是新课导入的精髓所在,是教学艺术。

四、巧设故事,创建“情”和“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都比较感兴趣,通过故事很快就可把学生带入--情景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给小猴子分苹果的故事”――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今天小猴子带来了一些苹果给同伙吃,可小猴于不知道怎样分才好,请小朋友们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和小猴子一起来分桃子。

①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

②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

③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

“半个”该怎样写呢?小明友,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请学生上台展示)……通过故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近知识的乐园,同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来乐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作者单位:日喀则地区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下一篇:优化数学教学教师“导”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