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时间:2022-09-15 06:19:37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市的“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其中有四位老师讲的是《力在哪里》这节课。本节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力的经验为基础,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规律,突出“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这些概念的建立是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和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本概念。在听课中我深深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几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无论是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技能及不同学生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现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时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感受到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准确的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密切的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课例一:平阳小学的齐老师《力在哪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课需要学生有大胆实践、严谨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实验中她合理分工让学生做实验时井然有序。

课例二:福田小学的王老师《力在哪里》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带领学生体验力的发生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课例三:第一实验小学张老师《力在哪里》

根据导入新课视频素材的具体特点,针对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获胜原因进行提问,让学生尝试猜想,利用学生猜想的结论,自然进入“力有大小”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玩扳手腕的游戏,亲身感受“力”的存在,通过“力”单位的引入,介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学生进科学观教育以及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应用自制的3D模拟素材,讲解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应用弹簧秤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且把测量结果填在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报告表格中,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该组的实验结果,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鼓动性的评价;利用视频素材截图和一位学生演示移动桌子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有方向”知识的探究,然后播放一段滑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作用点有关;应用老师准备好的物理实验小车,让学生分组实验,感受:要想让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想让物体停止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并且总结出力的第一种作用效果。教师演示拉伸和压缩弹簧、揉捏橡皮泥实验,引导生学分析行出力的第二种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哪些地方存在力,并且播放多媒体教学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力是无处不在”的。最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课例四:新汶实验小学李老师《力在哪里》

在学生由此及彼地从周围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的力之后,她增加了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磁力,一个磁铁在受到另一个磁铁的“推力”后而改变位置这个活动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会有力的存在”这个误区;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她舍弃了让学生从这么多力的现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的“机会”,这并不是她不想“画龙点睛”,而是学生对力的概念中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术语不太“亲近”,所以她只是让学生感受到力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后就“戛然而止”,这种似完未完的种种力的现象也将为他们以后学习力的知识积累“前概念”。

总的来说,这几位老师教态自然,教学环节清晰却环环相扣。课堂设计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通过听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的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对比研究可开展实质性的讨论和反思,促进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

上一篇:中职教师评价机制改进研究 下一篇:用化学观念解析高中化学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