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2-09-15 04:56:43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与分析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要释放孩子的天性,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学科,也是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主要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等。在这个背景下,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之上,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在家中享有父母的独爱,他们是家庭的中心。他们能够享受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缺乏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与能力。现代通讯工具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展开合作学习,可以使小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另外,小学生处于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接受的语文知识越来越多,这种差异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彼此帮助、互相促进,能够在使其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特点。笔者从合理建设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小组内部展开自评与互评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语文中展开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建设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培养小学生具有团队意识的基本手段,也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有4~6人,教师要综合分析小学生的性别、才能、个性、成绩、特长、爱好等多种因素,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部成员可以通过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整体语文水平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这可以使小组之间实现公平竞争,小组之间也可以实现互助与合作。在准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语文测试,考查学生的语文成绩。另外,我还调查了学生的个好,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我将学生以5个人为单位,将其分成合作小组。

二、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很多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个问题:小组内部只有一些成绩好、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而那些成绩比较差,学起来不够主动与积极的学生会成为旁观者。这种形式下的合作学习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无法让小学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得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独善其身,而是要为了团体而努力,这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全力以赴。因此,明确分工是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准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课文。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负责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利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等,将本课的生字词查找并记录下来等。学生需要在自己的小组内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需要将其表述给其他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初步探究语文知识。如果小组内部无法解决,学生便可求助其他小组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我还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每人负责朗读一个段落,其余小组成员要认真聆听,纠正其发音问题。另外,负责不同段落朗读任务的学生需要将本段落的主旨大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述。

三、在小组内展开自评、互评

评价贯穿于任何教学活动,合作学习也不例外。然而,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那么在评价环节,教师也应让学生自主展开。教师要在小组内,鼓励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这可以让学生学会J清自身的不足,也让他们学会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使其树立虚心好学的意识。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结束之后,我首先让学生展开自评,学生需要说出自己在小组内负责的主要工作,也要说出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自评结束之后,学生要说出他们认为表现最好的小组成员,并说出理由。

总而言之,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组合作也是每个小学生所应掌握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师要综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建立合作小组,做好准备;教师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同学,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周本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本土文化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