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施工企业造价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5 04:26:36

水电施工企业造价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以项目合同制为代表的水电施工模式,使得水电施工企业不得不在多个战场作战。在相同时间段内承担多个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合同承建任务,这样一来,不仅面临着人力和物力的配置困境,也使得资金循环也时常出现问题。其中,对于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阶段上的问题既造价控制问题,则是水电施工企业需要引起重视的。针对若干问题的分析,其对策可围绕着:增强造价人员的岗位素养、完善项目规划中的组织制度,以及激发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愿来构建。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经济管理;造价控制;若干问题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的观点,在多层级、宽幅度的科层组织内部存在着X—非效率现象。之所以提出X,在于影响组织经营管理绩效的因素在当时仍不得而知。借助这一视角来考察水电施工企业,仍可以引入这一非效率概念。但作为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论文,若只是围绕着未知数兜圈子则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四川二滩水电站、湖南满天星水电站等项目从事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工作范畴,就造价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不难看出,造价管理属于该大型水电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现实表明,以项目合同制为代表的施工模式,使得水电施工企业不得不在多个战场作战。在相同时间段内承担多个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合同承建任务,这样一来,不仅面临着人力和物力的配置困境,也使得资金循环也时常出现问题。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原材料采购、项目施工、竣工结算等三个阶段。而受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特征的决定,资金将大量积压在施工领域。因此,这不仅减缓了资金循环速度,也使得施工阶段存在着诸多消极状态。可见,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经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根据上文逻辑可知,本文经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聚焦于施工阶段中的造价控制领域。因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

(一)资金预算方面

在专业术语范畴下,资金预算也被称作为造价概算,而在本文仍沿用资金预算的称谓。在国有施工企业面对多个项目同时施工的情况下,做到项目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将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现有资金。然而,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时却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从预算流程来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进行造价概算,这就使得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取决于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以水利项目为例,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因施工周期长,也使得期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为此,处在信息不完美条件下的造价人员,也只能根据经验进行风险系数的把控,从而影响到资金预算的准确性。

(二)资金使用方面

事实证明,施工环节极易出现对项目资金的无效浪费。对此,可以从信息不对称现象上寻找原因。项目施工可以被理解为团队作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项目小组内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团体,从而又意图去隐藏机会主义动机。与此同时,受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项目监管方成为了实际上的信息弱势方,这就可能激励项目成员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且,施工技术具有连贯性和不可分性,这就难以借助边际分析来评价项目成员个体的成本控制程度。这些,都构成了造价控制的难题。

二、分析基础上的优化定位

以上问题的提出,实则就为优化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入点。这里需要强调,我们不能抛弃传统造价管理中的有用东西,但需要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思路创新。另外,优化定位还需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具体而言,优化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前期组织创新方面

所谓前期组织创新是指,在进行工程项目勘探、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将造价人员吸纳其中。之所以建立这样的组织创新在于,国企施工企业仍面临着垫支施工的需要,特别对于风险系数较大的工程项目,若不建立资金约束将难以在方案论证上做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未能做到统一的状况下,自然在造价管理中埋下了隐患。当然,造价人员只是承担资金管控职责,并不干预前期的项目设计事宜。

(二)后期利益关联方面

后期的利益关联主要指向,项目组与资金节约使用间的利益关联。将这一问题进行转换可知,给予施工人员在履行成本控制时的激励,将激发项目成员自愿完成造价控制工作。但问题是如何建立起这种利益关联呢,而且上文也分析了无法界定成员个体的努力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减少管理层级并借助权威式管理来实现。关于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具体讨论。

三、定位驱动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增强造价人员的岗位素养

针对物资采购和其它经费的使用监管,首先需要施工企业造价人员具有良好的岗位素养。这种素养除了传统认识上的造价技能之外,还包括岗位意识,以及对企业施工范围内基础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岗位意识的提升将推动造价人员走出去,与各职能部门进行信息互动,这样将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对于基础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则能帮助造价管理人员合理的评估工程项目预算,从而为强化资金监管建立起前置性保障。

(二)完善项目规划中的组织制度

国有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规划活动时,应通过正式制度将造价人员吸纳其中,并在职责分工中明确造价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具体而言,选派一名造价人员参与项目方案设计和论证,并在期间执行资金风险管控的工作。对于某些项目超出了企业资金风险承受范围,应在与造价人员一同的协商下选择放弃或制订融资策划。而且,对于项目施工中的造价控制,也应由该造价人员来执行。

(三)激发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愿

前面所提到的项目施工模式所带来的造价控制困境,可归纳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控制挑战,其与信息不完美现象共同影响着造价控制的准确性。对于后者而言,因其存在着客观自然条件之中,所以这里不做进一步讨论。而对于前者,则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与造价控制间的关切度,而解决边际努力程度难以识别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将施工资金按照项目施工的工程量给予额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交由项目负责人管理,这样一来在小范围情况下则能有效履行造价控制任务。

四、问题的拓展

在促进造价控制方面还需要充分挖掘结算的功能,从而以下进行问题拓展。

(一)结算的形式构建

针对财政资金产权开放性的现实,应建立跟踪审核形式。

1.形式。其形式可以通过建立人员跟踪机制来实现,即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强化以审计人员为重心的跨部门协同模式。

2.效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诸多信息问题,促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应在于全面掌握造价结算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客观、高效的监管机制。

3.目的。跟踪审计的目的应在于获取更大存量的造价结算信息,确认各类形式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也就是说,审核可以与实施结算活动在时间上分离,但跟踪审核所获得的有用信息有能支撑结算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结算的制度构建

实践表明,针对工程的影响力因素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为此,应在激励兼容原则下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上一篇: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试述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