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输液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04:10:04

快速输液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快速输液对全麻诱导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72例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常规快诱导托管,Ⅱ组先应用林格液500ml加6%贺斯500ml扩容,再行快诱导托管。观察两组病人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Ⅰ组循环指标变化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输液可减轻全麻诱导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关键词 快速输液 全麻诱导 血液动力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48

广义的麻醉诱导期指从病人入手术室至外科手术开始这段时间,它是麻醉并发症高发时段,其最常见并发症是低血压,可以发生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诱导期,尤其是后者发生的概率较高,低血压的程度也较严重,大约30%~50%的病人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期间发生低血压。

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有:麻醉前脱水,即术前液体损失量,全身物的作用,椎管内麻醉后神经阻滞作用。假如硬膜外阻滞后平面不高(低于胸4),由于阻滞区域的交感神经被阻滞,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可能会降低。假如硬膜外阻滞后平面高(高于胸4),除了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外,还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这时血压可有明显下降。

麻醉期间对循环的管理在整个麻醉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术后的顺利恢复。几乎所有的吸入或静脉全麻药均抑制循环功能[1],尤其是全麻诱导过程中,药物用量比较集中,往往造成病人血液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影响整个麻醉过程的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输液对全麻诱导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72例ASAⅠ~Ⅱ级,年龄38~68岁,平均54.2岁。

72例病人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试验组,每组36例。全部采用力月西、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常规诱导,异氟醚吸入及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Ⅰ组开放静脉通路后即常规快诱导托管;Ⅱ组开放静脉通路后先应用力月西使病人入睡,然后应用林格液500ml加6%贺斯500ml在约20分钟内快速输入病人体内,再行快诱导插管。观察两组病人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几个不同时点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同一组不同时点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用X±S表示,应用F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

结 果

两组病人在试验前,年龄、性别、输入量、失液量、SBP、DBP、MAP、HR差异无显著性(P>0.05),证明两组资料在试验前可比。

全麻诱导后结果见表1。Ⅰ组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由于手术前的禁饮、禁食,全麻药的直接和间接扩血管作用,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2],全麻诱导后引起血压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而此时,血压的下降并非提示真正的麻醉过深,只是由于血容量的相对不足造成。插管后由于手管的刺激,血压升高,插管后至手术开始前,由于刺激的减轻,血压又会下降,此时麻醉医师为避免血压过低,会主动减浅麻醉深度,致使病人处于浅全麻状态。手术一旦开始,由于手术的刺激,病人的血压、脉搏均快速上升。这一过程中,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相当不稳定,甚至会影响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的控制。而有效扩充血容量后,可增加回心血量,使病人心排血量增加,使其在较深的麻醉状态下不会引起血压明显下降,麻醉医师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从而避免了托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血压和脉搏急剧变化,使整个麻醉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3]。同时快速输液对血液有一定程度稀释,使术中出血量相对减少,整个手术过程更为安全。

结论:全麻诱导中快速输液可有效扩充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从而减轻全麻诱导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70.

2 王俊科,等译.临床麻醉手册,第5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28-136.

3 刘俊杰,赵俊,主编 ,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74.

上一篇: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64例分析 下一篇:老年人急腹症手术麻醉16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