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画韵――蹬伞》的韵味

时间:2022-09-15 03:33:47

随着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杂技,无论从艺术审美的深度,还是从主题意义的广度,都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求,《诗画韵――蹬伞》真正体现了这种努力和探求。细细玩味《诗画韵――蹬伞》节目的名字,就完全可以体会出创作者刻意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谐,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泯去机心,化除争斗,灵台平静如镜。“蹬伞”是杂技的技巧内容,“诗”、“画”、“韵”,三字层层递进,是节目的艺术表现追求。“诗”,空灵、澄清,意韵深长,是一层境界;“画”,悠扬亮丽,婉约轻柔,韵味无穷,为二层境界;而第三境界“韵”,或汪汪汤汤,或淙淙筝筝,其境界,其韵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可遇却难求,真真应了佛家的一句话:“不可说”、“说不得”。

帷幕缓缓地展开,柔和的灯光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副轻灵、空秀的画卷:小桥、小舟、一群身着绿妆的少女、几把画有梅花图案轻巧灵便的画伞。寥寥几个舞台意象,就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描绘的出尘绝俗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便深深地印进了观众的脑海。弯如月状独孔石桥、小舟的舞台布景会使人联想到江南的美丽如画的景色,而一群身着绿妆的少女与独孔石桥、小舟的舞台意象相叠加,会使人联想历史上有沉鱼之美的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小巧的雨伞是江南少女的雨具,又是舞台演员的杂技技巧载体。整个舞台布置如诗、如画,而又意韵无穷。是创作者的精心布局,还是艺术灵感的天然凑泊?

中国杂技讲究险中求稳、动中求静,要求表演者既要有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又要表现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而大量富有古朴的工艺美感的日常生活用具的道具运用,更加给观众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神秘的东方美感。《诗画韵――蹬伞》运用把握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技巧,并把艺术或起源于劳动,或起源于游戏,《诗画韵――蹬伞》的舞台呈现既有劳动辛劳的再现,又有劳动之余少女嬉戏的欢畅。江南少女在经过了一天浣纱劳动过后,在如画的斜阳里,美丽少女特有的勃勃生机和嬉戏爱动的天性,让她们忘记了疲劳,用手里的画伞游戏起来。蹬伞在杂技蹬技类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用行话说也就是最吃功的。整个节目的技巧设计独具匠心,气韵连贯,显示出了设计者极高的艺术素养和杂技演员们的高超技艺。“单个技巧”、“对传接伞”、“三节转伞”、“三角蹬技”等蹬技技巧,要求演员不只要有蹬技的硬功夫,还要根据空气浮力、阻力等准确把握材质较轻的纸伞在空中飘忽不定的轨迹。表演时演员在保持自己身体稳定的同时,还用脚托弄伞具,做各种各样的转伞动作。各种动作经过编导的精心编排,意脉连贯,一气呵成。而演员们优雅抒情的蹬伞动作,让一把把纸伞变成了一只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起舞,圆润飘逸,富有美感。演员的精彩表演与轻柔舒缓的音乐、柔和细腻的灯光混融一体,如天籁之音缓缓奏响,如高山溪涧的淙淙细流,显示了现代杂技创作对高超的杂技技艺和艺术审美的完美追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诗画韵――蹬伞》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分体现了时代主题――社会和谐。节目中均衡、稳定、平和、柔美、雅致的气象,像玉一样温润透明,外柔内劲,充塞着一种淡远飘渺、微茫冲和的和谐气氛,而这种气氛正是杂技艺术家们心声的外现,是时代的缩影,是和谐社会和蓬勃向上的国力的体现。中国人历来都注重“和谐”,把“和”视为天地间的正道,春秋周太史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庸》里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和”是万邦咸宁万众一心的社会和谐之美,是众音相宜而产生的音乐之美,是融音乐、舞蹈、杂技技巧于一体的杂技舞台艺术协调之美。《诗画韵――蹬伞》高难度技巧设计显示出杂技编创和演员的高度自信力,而这种自信不仅来源于对传统杂技技巧准确把握和创新,还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国际社会地位上升在杂技艺术领域折射和外现。小桥、古船、画伞等富有中国南方地域特色的舞台布景,柔和淡暖的灯光变幻,清新淡雅的音乐伴奏,再加上演员的柔媚匀称、富有节律的杂技动作,在观众面前烘托展示出一个轻重相宜、互相协调的艺术氛围――和美。和美是人的心声与天地万籁取得的协宜一致,是人的心声与社会群体取得的中庸致和。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

上一篇:古代礼仪进入戏剧形体教学之探索 下一篇:“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一周年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