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特洛伊

时间:2022-09-15 03:31:52

世上到底有没有特洛伊古城

在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即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两部史诗都与特洛伊战争相关,史诗中的神话色彩迤逦迷离,英雄故事激荡人心。它为亚历山大大帝喜爱,也为普通公民喜爱。

相传《荷马史诗》是一位名叫荷马的盲诗人编订的。为什么是一位盲诗人做了这件事?这像一个谜。更大的谜还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那场特洛伊战争?甚至,到底有没有特洛伊古城呢?

史诗讲述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古希腊人在公元前10世纪还没有文字,相传发生在此前200年的战争,更没有文字做出任何记录。那么,史诗讲述的发生战争的地点――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有没有特洛伊古城呢?土耳其境内毫无这座城市的踪影。

史诗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根据历史上真有过的历史事实所写成的宏伟诗篇才叫史诗。虽然《荷马史诗》两千多年来不断为欧洲文学家、哲学家所推崇,但没有任何足信的证据可以证明特洛伊战争是一场历史上真有过的战争,欧洲史学家就很难承认《荷马史诗》是史诗,只能说它是神话。

它到底是史诗,还是神话?长期以来,欧洲人还是期望能找到这座无影无踪的特洛伊古城。旷日持久的寻找特洛伊古城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人的关心。我不清楚最早的寻找始于何时,但知道直到19世纪中叶,考古学家亨利希?谢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的兴趣,仔细研究了史诗中提供的一切细节。他深入土耳其海岸,想像着当年的希腊联军该从哪儿登陆,而特洛伊城该建在什么地方才最有利于打击来自海上的力量?最后,他把寻找的范围确定在土耳其达达尼海峡主要港口查纳卡累附近。尽管两千多年来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已经使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亨利希・谢里曼自我感觉那消失了的特洛伊城在一天天向他靠近。终于,亨利希・谢里曼确认,特洛伊城就埋在位于查纳卡累港口以南约40公里处的地下。

发掘开始了,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揭开了特洛伊城神秘的面纱。对特洛伊遗址的发掘从19世纪中后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在30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分属于九个时期的特洛伊古城。

最早的城堡是公元前3000年建的,那么它几乎与古埃及的第一座都城孟菲斯建于同一时间(虽然规模不能相比)。公元前13世纪到前12世纪的特洛伊,是一座相当富有的城堡了,它的城池相当坚固,难怪希腊联军一连攻打了9年也无法把它攻破。这座著名的古城遗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各国公民瞩目的旅游胜地。

欧洲文学之母

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起于争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希腊神话的创作者便聪明地先创造了一个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她手里拿着一个刻有“属于最美者”的金苹果,决定去制造一场争端。

故事说珀琉斯与女神忒提斯举行婚礼,把所有的女神都邀请了,偏偏漏掉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厄里斯便在婚礼开始时偷偷地溜了进去。“金苹果”是个利益的象征,厄里斯悄悄地在盛宴中仍下了那个“金苹果”。果然,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争起来了。

于是,色彩斑斓的婚礼,女神厄里斯的“阴谋”,三个女神为一个“金苹果”而争得不可开交……绚丽的画面,精彩的构思,接踵而至,一场将发生的特洛伊大战便由三位女神争“金苹果”拉开了序幕。

三位女神争执不下,只好请从小亚细亚来参加婚礼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公断。说是公断,三位女神都对帕里斯王子使了类似贿赂的伎俩,许诺事成后会给帕里斯最大的报酬。赫拉许诺助他成为国王,雅典娜许诺助他成为伟大的英雄,阿佛洛狄忒许诺助他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丈夫。帕里斯受到利益诱惑,也卷进了这场利益争端的漩涡。帕里斯在三种诱惑中选择了美女,便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

阿佛洛狄忒于是帮助帕里斯把美丽绝伦的斯巴达王后海伦拐走了。这件事使全体希腊人感到屈辱,希腊各部落公推阿枷门农为统帅,组成联军,决定攻打特洛伊。

公元前12世纪,希腊联军渡爱琴海,逼近特洛伊。特洛伊国王的长子赫克托耳率领特洛伊人出城迎敌,于是有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长达十年的战争。

《伊利亚特》并没有描写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只是描写了战争第十年最后二十多天的事情。这个通过集中描写精彩局部来表现整个战争壮阔景象的方法,一直在世界上很多大学的课堂里被反复称赞。故事首先突出了联军主将阿喀琉斯是一位无敌英雄,他在战斗中俘获了一位美丽的特洛伊女子。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却抢走了主将阿喀琉斯的女俘,阿喀琉斯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便愤怒地退出战争,于是联军节节败退。

阿伽门农不得不向阿喀琉斯赔礼道歉,但也无济于事。阿喀琉斯不肯出战。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眼见希腊人将要全军覆没,感到十分痛心,在劝告阿喀琉斯出战未果的情况下,借了阿喀琉斯的甲胄出战。

联军以为是阿喀琉斯出战了,士气大振,帕特洛克罗斯率军攻到了特洛伊城下,但他在激战中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了。好友的死,使阿喀琉斯非常悲痛和懊悔。他重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替好友报了仇。

9天过去了,特洛伊年老的国王普里阿摩斯突然独自来到阿喀琉斯营中,哀求阿喀琉斯把赫克托耳的尸体归还他,因为那是他的儿子。阿喀琉斯被这位父亲感动,将尸体交还了他,并答应休战11天。10天后,特洛伊人悲痛地埋葬了赫克托耳。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城。但记得想出木马计的那个人是谁吗?他就是《奥德赛》史诗的主人公奥德修斯,他在《伊里亚特》史诗将要结束时,就有了最智慧的出场。这时,希腊人洗劫了特洛伊城,并放火焚毁。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了,另一位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则在回国途中开始了新的传奇经历。

《奥德赛》叙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将士们都纷纷回到故乡,只有奥德修斯回航不顺。他的漂流历险竟然长达10年,但《奥德赛》同样没有从奥德修斯回航说起,一开始就讲他第10年飘流到斯克里亚岛,受到当地国王的款待,他向国王讲述了自己离开特洛伊以后的9年间,在海上漂流的遇险经历。这个结构再次使奥德修斯的历险过程集中而精粹。

他到了巨人岛,几个同伴便被巨人吃了,他被独眼巨人关在山洞里。他设法刺瞎了巨人的眼睛,逃出山洞。又到过风神岛、喀尔刻女巫岛,游历过地府,到过海妖盘踞的礁山等等,不管经历了什么,他就是想返回故乡。终于只身逃到斯克里亚岛国的国王这里。国王听了大为感动,派了一只船和许多水手送奥德修斯回国。

这期间,希腊百余名贵族以为奥德修斯已经死了,纷纷来向他美丽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他们霸占了奥德修斯的宫殿,终日宴饮作乐,并都企图夺取他的家产和王位。奥德修斯回国后,乔装乞丐,与儿子一起,设计杀死了图谋夺取他妻子和财产的一百多个求婚者,与妻子团聚。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再次看到,人类的史诗多起源于战争传奇。《荷马史诗》更将希腊古代神话与特洛伊战后几百间流传在民间的英雄故事融为一体。约在公元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

《荷马史诗》塑造人物的功力是非凡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美丽得让人无法评价其心灵的海伦,爱子至深的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当然,最难以让人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而单纯,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奥德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

除了英雄人物以外,史诗加入的大量希腊民间传说中的神灵也个性纷呈,是拟人化的。古希腊的宗教属于多神教,在宗教发展过程中,古希腊人把许多自然现象理解为神力的作用,凭借丰富的想像赋予人的形象,产生了各种自然神(如日、月、海等等)和关于神的故事,所以具有神与人同性同形的特点,诸神与人一样,有感情,有需求,有人类的正直、勇敢、残忍、妒忌等品性。

但希腊神话中的神,看起来比人更聪明、更有力量,能主宰人类命运,而且长生不老,这是神与人的不同之处。有时神也和神对抗、打仗。这便透露出希腊普通人的聪明机智和对神的反抗意识――既然神的力量很大,普通人没有力量对抗神,那就让神与神去互相厮杀――体现出希腊神话的进步性。

没有国界的人类精神

《荷马史诗》以宏伟的规模和高度的艺术造诣,广阔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生动地勾画出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民族发展的壮丽画卷,为希腊民族谱写了一页光荣的开国历史。

不仅如此,它的内容超出了描写希腊的范围。小亚细亚拥有比希腊更早发展起来的农业文明,史诗通过远征特洛伊的战争,把笔触伸展到了西亚,融会了当时欧亚两洲发达地区的璀璨景象。

有人认为,《荷马史诗》把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双方都加以歌颂,称赞双方都是好样的,反映了古希腊没有道义是非的战争观念,把战争当作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因此认为这是《荷马史诗》的一个缺憾。我不敢赞同。

我认为,发生特洛伊战争的那个年代正是希腊民族部落发生大迁移的时代,由于相互诸邦之间的争斗,参战双方都产生了对各自英雄的歌颂,对勇敢精神的崇拜,乃至对敌方英雄人物的敬佩!这其实反映了希腊的民族精神:不管是哪路英雄,只要体魄强健、武艺高超、作战勇敢、并在战斗中为集体立下了功勋,都要加以歌颂。虽然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战争,已超越国界,但作者去理解和敬佩各国、各部落的英雄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对民族荣誉的捍卫,以及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这不对吗?这不仅不是《荷马史诗》的缺憾,而且,《荷马史诗》以怀讴歌的爱国精神是超越国界的,是一种人类精神。这种爱国精神,与对个人性格、感情的理解与尊重,共同激荡在一部史诗中,均突破了狭隘性,在人类精神境界的开拓发展中,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荷马史诗》就某方面说,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确实,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仅就两部史诗融会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而言,这些神话一再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就说自己的作品只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荷马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还深深影响了亚历山大大帝。

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文明的堕落,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赛》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不朽的。它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模式之变 第10期 下一篇:告别“天堂”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