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的一般解析

时间:2022-09-15 03:21:03

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的一般解析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化素质已经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生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素质对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国际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便是国际化视野。本文在对“国际化视野”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明确“国际化视野”的素质内涵,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 “国际化视野” 培养要点

一、“国际化视野”素质提出的背景

“国际化”、“全球化”对大家而言并不陌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浸染着国际化的气息,从经济、政治、思想到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全球化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人类共同体”、“地球村”早已不再是新鲜的名词,已经成为真切的社会存在,世界正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胸怀、有眼界、有追求、有学识、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南航适时提出了“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细化为十二项指标,国际化视野便是其中重要一项,其他指标包括理想信仰、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文明礼仪、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求是精神等。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除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更为开阔的思路,更高层次的,具备接纳不同价值观的能力,这些素质、品质的集中体现便是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视野”素质对研究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化视野”的内涵解析

“视野”不仅是一个人的“所见”,而且决定着其“所想”,所体现的不仅是“视”的范畴,而且是“想”的层面,拥有着什么样的“视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水平、行为方式、人生规划甚至最终的发展方向。基于此,国际化视野应该包括国际化的技能、国际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胸怀、国际化的交流能力。具体来说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国际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精神、开放开阔的眼界、对世界多样性的尊重包容等;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事务,懂得并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具备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国际化视野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还必须具备国际化的交流能力。

1.国际化的技能。不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而且具备扎实的通识基础,较高的专业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素养的提升置于国际化的需求中。国际化的技能是国际化视野的基础。

2.国际化的思维。思考方法决定着行为方式。它要求研究生能够理解、接受世界的国际化进程,自觉培养国际化意识,用国际化的思维来观察、研究今天世界发生的事件。国际化的思维是国际化视野的前提。

3.国际化的胸怀。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看待事物,它包含着对世界多样性的适应和尊重。拥有国际化的胸怀才能够与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拥有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合作、生活。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说,大学最具永恒意义的便是他的世界精神。国际化的胸怀是国际化视野的标志。

4.国际化的交流能力。国际化的技能、思维、胸怀都将通过交流能力来体现。国际化的交流能力是国际化视野的保障和集中体现。进行国际化的交流能扩大一个人的观点和视野,丰富个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个人的决策水平。

研究生应放眼世界,不拘泥于身边的小环境,不将思维和视野固守于国门之内,顺应“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成为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环境下,都能有效工作的“世界公民”。

三、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要点

(一)高度重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国际化亦步亦趋的大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拥有全球化意识、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拥有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承担起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历史责任。

学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鼓励和资助研究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提高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吸收国外留学生,共同进行授课和培养,从而产生知识融合,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建立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指导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建设,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加强宣传,注重引导,把国际化素质确立为研究生的基本素质,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引导研究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培养国际化素质。

(二)传承与创新并举,民族化与国际化并重。

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要立足本土,立足于民族文化。民族化是国际化、全球化进程永远的底色。国际化不是西化。国际化视野不能脱离本国文化与民族精神,与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联系密切,民族化是国际化、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社会环境急剧转型,对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研究生要能够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又不丧失本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因此,国际化视野培养必须将时代特征与本国特色相结合。“国际人”首先必须是“国家人”、“民族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首先是中国的,才有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国际化并不排斥民族性,国际化不仅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如追求创新、思想自由等,而且保持着其鲜明的本国文化传统。在研究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要引导研究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情怀和自强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面对异域文化时能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使自己成为“具有中华灵魂、国际视野的接班人”。

(三)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共同提升,增强研究生专业技能,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

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竞争参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学科知识交融能力,提高自身技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主要表现在掌握所学专业的国际化知识,了解与业务有关的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国际活动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综合知识面较宽、经历丰富、功底扎实、适应性及综合能力都较强,并且具有较强的把理论和观点转化为计划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推动与执行能力。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力,以及运用国际视角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执行力是一个合格的“国际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四)培养研究生具有为全人类服务的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具备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这种国际化的视野与眼光,可以使研究生比较准确地对各种问题和现象做出适当的判断;了解世界的基本问题、世界国际组织及其活动、各国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共存、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理解,促进和谐发展。

国际化视野要求研究生有开放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能够立足世界看自己,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中国看世界。国际化视野要求研究生不仅要学会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能够从自己所生活的狭隘时空去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从更大的甚至是世界的角度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关注世界动态,思考世界问题,有较强的国际责任感。

总之,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来锤炼国际化技能;培养国际化的思维,用国际化的思维认识和观察世界,融入世界;用开阔开放的胸怀理解世界,接受世界;培养国际化的交流能力,与国际化的文化和知识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化视野素质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高虹.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01).

[2]李伟,张斌,袁晓亮,冯英明.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01).

[3]郭建锋,刘海英.论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4]徐真华.大学应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中国青年报,2010.1.5.

上一篇:对高等师范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 下一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