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找穴位/肝胆消滞逐瘀汤

时间:2022-09-15 02:30:00

专家教你找穴位

很多老年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经络养生的理念很是认同,对经络穴位的作用也有着强烈的好奇,摩拳擦掌,准备一试。可刚一出手,就遇到了难题:穴位找不准!

毫无疑问,使用经络养生,最重要的一点,不用说,就是找对地儿,不管你介绍的方法多优越,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到它们,一切都是枉费,不具有任何意义。此外,介绍经络穴位的书虽然很多,但简便而且详细地介绍穴位和经络找法的书少之又少,这使得很多人空有一堆疗法,却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给老年朋友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位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或者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分寸: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就是用自己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是一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两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

另外倘若知道身体中哪一部位有什么骨骼,找起穴位就更容易了。比如低头时,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颈椎,紧接着凸骨是第一胸椎,两边肩胛骨的最下端跟第七胸椎骨的突起在一条线上,腰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也就是系腰带的位置,跟第四腰椎的突起在一条线上。(萧言生)

肝胆消滞逐瘀汤

组成:柴胡8克,炒白芍12克,枳壳12克,枳实12克,鸡内金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丹参12克,茵陈12克,虎杖10克,甘草3克。

功能:疏肝解郁,消滞逐瘀。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等病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而解郁结,疏利肝胆而解郁热。白芍养血柔肝,和营敛阴,缓急止痛,与柴胡并用则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枳壳性缓力小,行气于胸,可消胀满而快胁膈;枳实性急力强,行气降浊,消痞散积;枳壳、枳实并用,一上一下,一缓一急,行气消痞,其效益彰。香附乃气病总司,行气开郁,消滞散瘀。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主品,且能除胀导积,散瘀化石;二药伍用对气郁血滞,臌痞结石疗效甚好。郁金利胆退黄,逐瘀止痛,偏治胸腹胁肋之瘀滞。丹参活血行瘀,清热除烦,善通全身之血脉,现代研究发现其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茵陈微寒,保肝利胆,清热除湿,退黄解毒,为治疗肝胆病要药。虎杖入肝胆经,逐瘀活血,利胆解毒。甘草护肝解毒,缓急止痛,安和五脏,协调诸药。

临床应用:慢性肝炎加败酱草、垂盆草、五味子、灵芝、枸杞;肝硬化加灵芝、败酱草、枸杞、炒白术、生黄芪、水红花籽、玉米须;胆囊炎加蒲公英、败酱草、黄苓、绿萼梅、青皮;胆石症加金钱草、槟榔、木香、生大黄、王不留行、威灵仙。(林玉恒)

上一篇:崂山道人玄中子的养生之道/徒手按摩疗肾虚 下一篇:生活急救――发生晕厥怎么办/术后调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