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15 02:17:51

浅谈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改革

摘 要 学前卫生学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关键,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个人几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育的改革提一些我的看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卫生学 课程改革

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无法与实践融洽接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方面,主要围绕着三个目标来展开。首先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为角度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其次是为了能够体现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而展开教学设计,最后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这些美好的教学愿景并未能够与实践做到融洽的接轨,在合理性和操作上都存在着许多困难。由于课程目标的论证并不十分全面与充分,最终导致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并不能够平衡好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可开发空间较小。

当前我国学前卫生课内容在大体上能够做到条理清晰,无论是系统性和严密性上面都做得恰到好处,然而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空间却过于狭小。学前卫生课程的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表面上似乎教材阐述了很多知识点,但是仔细推敲后却不难发现其中缺少了许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性知识的介绍。最终让学生产生进入职业院校是为了学习专业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模式单一无趣。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教师成为了整个课程教学的主角,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的重要性,理论教学单一乏味,整个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围绕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展开,学生在课堂当中扮演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长期以往对课程的学习就是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让理论与实际出现了分道扬镳的尴尬局面,学科教学的形式化趋势变得日益明显。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端正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

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学前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人才,他们应该是拥有崇高的道德理想,专业化的技能知识,综合素质搞并且具有敬业乐业和创新的精神的人才。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学习是构建技术型幼师队伍的基础环节,因此每一步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领域当中的基本理论和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对基本的术语和学术观点拥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讲侧重点放在对学龄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实践性培养方案设计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知识,有效的解决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教师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具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脑海当中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另外一个方面还应该引导他们掌握好理论知识中的精髓,培养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其次是要明确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学前卫生学知识是在人们的生产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因此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以一种集合的形式呈现在培养方案当中,这也是帮助今后我们进行科研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当中能否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展开保教工作,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是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当中的核心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脱离学科本文课程体系的束缚,做到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从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的角度出发,围绕着问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模块式教学。课程内容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时刻的紧随学科发展的脚步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借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运用先进的技术搜集最全面的资料。及时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及时的向学生介绍学术界对儿童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各种食物搭配的营养搭配知识,儿童行为心理学的最新解释以及治疗方案,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前卫生学的知识体系,及时掌握好学前教育的动态和成果,让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结合个人几年实践工作经验发现,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对其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知。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没有亲身经历的前提下,是无法做到准确的认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模型和标本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当中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客观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累积感性的经验。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高职院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展开探讨,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学前卫生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无法与实践融洽接轨,课程可开发空间比较小,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无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别是端正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对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叶肇芳.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

[2]栾淑华.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3]丁锡民.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 (编辑 李沁)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释例 下一篇:树开百种花,花有十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