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浅探

时间:2022-09-15 01:46:12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浅探

【摘 要】青少年是受网络影响最普遍的一个群体,越来越扮演着网络文化先锋的角色。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形成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塑造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直面负面影响的挑战,积极应对,主动介入,采取有效对策控制和削弱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负面影响,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国防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国防精神;网络文化;影响;对策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青少年是国防人力资源重要的构成要素,其国防精神状态影响是衡量国防人力资源的硬指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的新内容,成为普遍的大众文化,也是信息时代青少年乐享的文化潮流,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这种文化“潮流”,不仅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国防精神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由网络文化带来的负影响,蓄积青少年国防精神的正能量,是我们国防教育工作的“硬课题”。

一、正视网络文化给青少年国防精神产生的负面影响

外来文化渗透,影响着青少年国防思想成型。网络高度发展及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特征,为全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国界、空间的限制,只要进入网络,人们便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沟通,整个世界都可以在网络中变成一个地球村,为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条件。但在为外来优秀文化在国内的传播,提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的同时,外来的不良文化,特别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方不良文化,也通过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渗透进来,这就为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负面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条件。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信息,冲击由我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价值体系,如极端表现、个人至上、功利主义、拜金现象,这些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悖,对我国青少年意识观念形态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对信息的选择和处理可能会出现误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而思想混乱。对青少年国防精神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国防意识淡薄,国防意志颓废,国防观念偏移,国防思想混乱现象等不良的国防精神状态。信源内容散乱,导致青少年国防观念模糊。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形成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播得以拓展和延伸,起着 “快餐式”的中介作用,但也使被传播文化呈现信源内容散乱化、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性,学习者“菜单式”点击获取文化信息。网络文化对国防文化的影响也是如此,从而可能使青少年缺乏系统的国防文化武装自己。同时网络文化反映客观事物形态的多样化,也带来人们主观思维模式的多样化,这是现实世界被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广裹的虚拟世界,无国界、无种族、无地域、无权威、无等级。网络文化诱导着任何一个人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审视社会,审视周围一切环境,从而形成各种各样凌乱碎片式的信息,人们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散乱,少了一些凝聚。表现在国防精神方面,由于多元化、散乱化、片断化的信息无序流动,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的思维判断,形成交叉无序的国防思维,使青少年国防精神的趋向一致性难以形成。导致国防观念、意识模糊,缺乏明显、确切的精神贯注方向。行为自由过度,青少年现实忧患意识削弱。忧患意识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国家、社会历史的命运、前途、生存和发展潜在危机的自觉发现,并由此自警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通过自身积极的主观努力趋利避害,消除潜在危机。由于网络的“不限”特征,即不限人、不限时、不限地、不限目的,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潮流文化,也使青少年容易沉迷其中。表现在国防观念、言论、行为上,一是不加区分地任意“军事消息”,任意渲染“腾腾杀气”,随意上传“军事图片”,以获取点击率,追求虚拟的成就感,部分青少年国防安全意识被这种自我的陶醉所淹没。二是网络文化发展趋势潮流化,也使部分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网虫”,“一网情深“导致的后果是身体素质下降,忧患意识下降,甚至学业荒废。因沉溺而减少了到现实中磨砺意志的机会,虚拟的满足,丧失了现实中应承担的责任意识,更谈不上国防义务和责任。三是网络的“虚拟”暴力的“温和”特征,使其对战争“真实”暴力感知淡化,“国防游戏”“战争游戏”,使其对国防观念中所需艰苦环境的承受力和适应力,心理准备程度下降,国防精神意志不过是虚拟的“尚武游戏”而已。

二、消除网络文化的对青少年国防精神造成负面影响之策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制衡外来文化的冲击。网络的开放性是其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所以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入侵,通过物理活动来阻止是不可能的。要消除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必须构建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一道思想“防火墙”。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的性质和方向,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西方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战略,通过以网络为主要途径的方式,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这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育,用科学正确理论为青少年装上“放大镜,指南针,望远镜”,为青少年批判、吸收、借鉴和学习外来文化,提供政治理论指导。二是构筑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资源,充实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意识、价值和感召力的文化体系,来制衡外来文化,削弱其冲击力和影响力。建立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杀毒软件”,来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蚀。三是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文化,建立网络道德行为体系,保证其能正确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约束自觉行为,筑起具有自我“免疫力”的 “精神屏障”,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善借网络文化,弘扬民族国防文化。国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全民国防意识的内核,是国防建设的精神基础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精神支柱,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先进的国防文化是国防能力的重要组成。通过国防文化孕育的国家和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国防“硬实力”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国防文化形成了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就是一种更为基础性、稳定性的战略力量。因此,国防不仅要有强大物质实力、而且又要有强大精神实力,才是坚不可摧的。所以培育先进的国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强国防题中的应有之义。要善借网络文化,弘扬民族国防文化。发挥其对国家生命进程的强大内驱“隐形”力量。如要结合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兴趣和特点,开设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网站,开发相关的国防游戏软件,开设网上课堂和网络国防知识竞赛、进行国防教育活动过程互动、宣传国防精神“最美”榜样等等,借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互动性优势,弘扬民族国防文化精髓,通过网络的辐射、渗透功能。使先进系统的国防文化传播、教育、熏陶、感染、激励作用得以发挥,充分让青少年受到国防文化的洗礼。

三、充分认识网络文化正作用的局限性,重视传统手段培育

国防精神的培育,就现实性来讲,青少年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过程。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开展国防教育工作,青少年往往缺乏主动点击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青少年国防精神的塑造,还是要从现实培育的角度来实现,“以实为主,以虚为辅”。现实的感受才是接受教育的最好的办法,所以挖掘网络文化中优势潜力,为现实的培育提供保障,切实在现实培育的方式方法下足功夫,来塑造国防精神。如开发虚拟游戏,以调动青少年关注国防的兴趣,利用网络拓宽教育空间等;而现实的主要是,如重视军训、参观、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强化国防观念;组织青少年到部队观看军事训练、 部队演习,培养青少年的尚武意识;组织青少年利用部队训练的设施、设备和器材去体验军事训练生活等,来锻炼意志等。还有青少年国防教育已经很成熟的做法,仍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和学习,培养其民族意识;请老革命、战斗英雄作事迹报告,渲染榜样的力量,塑造青少年人人崇拜英雄的氛围等,这些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不仅不过时,而且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在真实环境感染下的教育,才是最到位的,也是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真实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明,吕福玉. 网络文化通伦.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刘晓鲁,大学军事思想与国防精神教育.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小芒,面对未来战争的中国军事哲学. 北京:出版社,2012.

上一篇:数学试卷讲评的实践与感悟 下一篇:关于如何策划和开展好社区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