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为古诗教学搭建桥梁

时间:2022-09-15 12:25:08

电教媒体为古诗教学搭建桥梁

摘 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古诗教学,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可以为学生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关键词:电教媒体;古诗教学;提高效率;桥梁;想象

古诗教学是打开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扇窗。然而,由于古诗时代久远,诗人表达感情含蓄,学生大多很难揣摩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习惯了“三步法”的教学定式,即识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口沫横飞,强塞硬灌,学生听得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如何使古诗教学超越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灌输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电教媒体的运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帮助我们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我们迎来了古诗教学的春天。

一、电教媒体提供形象的实物,将抽象化为具体

所谓诗情画意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带有几分文言色彩,表达感情含蓄、委婉。有些诗甚至是晦涩难懂。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靠视觉欣赏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情后雨》时,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学生读的挺带劲,当问他们是什么意思时,一个个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潋滟”“空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两段风景图片制成的幻灯投影片:一是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的美景图;二是烟雨蒙蒙的日子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的美景图。在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将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二、电教媒体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表象与思维的桥梁

电教媒体将声、色、影、画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了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在教学《春日》时,我让学生说说:从诗中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支支吾吾,有的学生含糊地回答,读到了春天的美,还有的学生用干巴巴的字眼简单翻译了一下诗句。为了让学生对诗的内涵和意境有全面的了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万紫千红的系列美景影像,学生欣赏着美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建立意象,由“万紫千红”想到百花齐放,由“春风”想到“春风拂面杨柳风”,由“一时新”想到万象更新。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穿行,对诗句内容进行补白,对春天的认识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在建立意象的同时,享受着春光,解决了词语的理解问题,初步了解了诗的含义。

三、电教媒体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悟

古诗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押韵和平仄相对,其优美的韵律是吟出来的。教学中若一味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难免有口无心地读,达不到读的目的。若采用多媒体,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学生观看录像,让他们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感知瀑布壮丽的景象。学生从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中,看到了紫烟冉冉上升的样子;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我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朗读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冉冉上升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着录音试读,他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这样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

总之,电教媒体迎来了古诗教学的春天。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优美、应景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电教媒体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着生命与活力,它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一句话,电教媒体带来了语文教学的全新时代。

(作者单位 湖北省监利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创设英语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