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体育课堂上的游戏教学法及其运用

时间:2022-09-14 11:54:14

浅探体育课堂上的游戏教学法及其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来探讨体育游戏的内涵和健身作用,提出游戏的分类和选择运用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遍受到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游戏化 兴趣

一、游戏法的内容及类型

综观我国纷繁众多的游戏法,可以分为5类,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一)按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不分队游戏和分队游戏两种。不分队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集体行动的成份和比赛因素不大。分队游戏要求每队人数、实力上大致相等,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各队都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参加者协同一致完成任务,竞赛的因素亦较强,游戏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协调配合。

(二)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等。

(三)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

(四)按运动负荷可分为大运动负荷游戏、中运动负荷游戏、小运动负荷游戏。

(五)按游戏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一般性游戏、军事游戏、球类游戏等。

二、 游戏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游戏法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1.在体育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激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2.游戏法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二)游戏法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能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

三、游戏法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效果

(一)一个游戏可能在小学阶段非常受欢迎,而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则不被接受了,这说明游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情况进行改编,要让其适合学生的需求。例如:我们传统的游戏“老鹰抓小鸡”,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百做不厌,而到了初高中,学生则认为那是小孩子的事情,太幼稚了,确实这是现实的情况,确实不太适合初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竞争的心理了,那么这个游戏是否就不可以用了,也不是,可以对其进行新的创编。可以创编为“龙飞凤舞”,即均匀的将学生分成几组,大派头在前,后边的同学抱住前面的同学的腰,尽量不要撒手,如果在练习中断开,那么要迅速接起来;大派头(龙头)带领全组同学去抓对方最后的一名同学(凤尾),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凤尾。这样一改编,学生的心理需求性就上来了。

(二)调查研究:在我校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调查发现,虽然已是巢湖市中学生,但他们还是希望在体育课中都安排一些游戏与比赛,占调查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五(见表1)。

表1 体育教学方法调查汇总表

由此可见,巢湖市中学生对游戏比赛还是较为喜爱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青少年儿童天生好胜性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突出自己,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特别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想在运动场上突现自我。而且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实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它即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5).

[2] 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1992(1).

[3] 杨淑丽.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3.

[4] 王长生.体育游戏的内涵及心理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1995.2.

上一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户外拓展运动在新余市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