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中的“归零”法及其争端

时间:2022-09-14 10:29:09

摘要:反倾销调查中“归零”法的不公平性已经被WTO争端解决机构及大多数WTO成员所谴责,但是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发达国家仍然我行我素,使得围绕“归零”法的争端频起。鉴于“归零”争端的历史及其不公平性,于现阶段DSB裁决的效力的局限及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缓慢进程,“归零”法的完全消除之路仍然漫长。

关键词:“归零”;不公平性;争端解决机构(DSB);裁决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06)03-0043-04

收稿日期:2005-08-24

一、“归零”法及其不公平性

“归零”法(Zeroing)是欧盟、美国等在反倾销调查中计算倾销幅度的一种处理方法。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三种计算倾销幅度的方法中均有可能出现“归零”作法。由于交易―交易法仅适用于交易数量较少且不同交易差别较大的少数情况,而加权―交易法则需要满足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因此这里主要以加权―加权法中的“归零”法为例进行说明。

加权―加权法中的“归零”作法的步骤与内容可表述如下:(1)调查机构首先将受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的“产品类型”;(2)计算出每一类型产品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加权平均出口价格;(3)用每个产品类型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减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如结果为正,则得到“正倾销幅度值”,如结果为负,则得到“负倾销幅度值”,并进一步对负倾销幅度值(即不存在倾销的情形)作“零倾销幅度值”处理,然后将所有“正倾销幅度值”和“零倾销幅度值”加总,再除以包括所有产品类型在内的出易总金额,得出受调查产品的整体倾销幅度。这样,将受调查产品所有类型的倾销幅度值加总,进而得以确定总倾销幅度值。这种“归零”作法与不“归零”作法的区别有二:一是“归零”法将受调查产品预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为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做好准备,正常做法中是不存在这一步骤的;二是“归零”法中人为地将可以起到抵消作用的“负倾销幅度”当作“零倾销幅度”,正常做法对此是不作如此处理的。

从下表可以看出,采用“归零”作法计算出的倾销幅度比“不归零”作法计算的倾销幅度高出10.81%-5.40%=5.41%。具体来说,采用“归零”作法可能导致如下不公平的情形:

首先人为提高某些类型产品的倾销幅度,表中A产品倾销幅度由-15.87%提高到0。

其次存在“将无倾销情形的产品纳入反倾销调查,借此扩大反倾销打击范围”的可能性。如上表中A产品本来就不存在倾销,但是将其纳入受调查产品范围进行归零处理后,却无中生有地成为倾销幅度达10.81%的产品。由于将“负倾销幅度值”归零,因此将A产品纳入倾销调查范围对受调查产品整体的影响并不大,这样调查机构完全有可能滥用这一计算方法,将反倾销调查矛头指向无辜的其他产品,从而背离反倾销制度存在的价值基础。

再次对于受调查产品,如果不采用归零处理,其总体的倾销幅度是较低的,下表中仅为5.40%;但采用归零处理,却使受调查产品整体倾销幅度达到了10.81%当然,如果受调查产品所有类型的倾销幅度值均为正值或零时,自然不存在上述“归零”作法;另外如果其所有类型均为负倾销幅度值时,倾销并不存在,自然更无必要采用“归零”作法。

二、“归零”争端的历史及其裁决

引发“归零”争端的最早案例是欧盟1987年日本轴承案,当时欧委会使用交易―交易法,并对所有负倾销幅度进行了“归零”处理。当时这一做法被受调查的日本企业诉至欧洲司法法院,但法院判决维持了反倾销调查裁定。“归零”法后来又出现于“加权―加权”法中,其不公平性进一步引起了广大涉案国的强烈关注、

由于欧盟在棉织床单案(与印度等)中采用了“归零”作法,印度认为:《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4款第2项规定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全部可比的出易的加权平均价格之间进行比较”的条款,并未授予欧共体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可以擅自把某些型号的床单的倾销数额由负值变为零,而欧盟的作法实际上排斥了差价幅度为负值的型号的床单参与总的倾销幅度的加权平均计算,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加权平均”应有的含义。在与欧盟磋商不成后,印度于1999年9月7日申请设立专家组对该争议进行审理。2000年10月30日,专家组提出报告认为“归零法”违反《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

欧盟不服该裁定,逐向上诉机构提出上诉。欧盟认为其做法并未违反《反倾销协议》的规定:首先,《反倾销协议》第2.4.2项仅要求对可比易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其次,受调查产品总体倾销幅度的计算并未明确规定受第2.4.2项规定的约束。第2.4.2项并未为计算受调查产品的总体倾销幅度应该如何确定单独产品类型的倾销幅度提供指导。再次,《反倾销协议》中所使用的“倾销幅度”(复数)不仅指受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而且也指为每一个类型或每一个单独的交易所确定的倾销幅度;另外,由于倾销幅度系依赖于出口商对产品的混合销售而存在,因此,要求正倾销幅度应当与负倾销幅度相互抵消扭曲了价格可比陆并忽略了“正常价值”这一术语。

印度及作为第三方的埃及、日本均认为欧盟“归零”作法违背了《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只有作为第三方且同样在反倾销调查中采用“归零”作法的美国支持欧盟的作法。

上诉机构通过对《反倾销协议》第2.4.2项和该项上下文以及第2条第l款进行解释,认为:(1)既然欧盟将所有产品类型的棉织床单定义为单一产品,则欧盟有关不同产品类型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的辩解就是没有根据的。(2)根据加权平均对加权平均法,调查机构被要求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所有可比出易的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由于将“负倾销幅度”作“归零”处理,欧盟因此没有将某些出口价格作完整的考虑,实际上违背了将“所有”可比出易进行比较的要求,其所作比较并不是《反倾销协议》第2.4.2项所要求的公平比较。2001年3月1日,上诉机构裁定维持专家组裁定。在WTO上诉机构的裁定出来后,欧盟曾公开表示将迅速对其做法进行修正,修正将适用于正在进行以及将来开展的所有反倾销调查,并适用于当时还在适用的反倾销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归零”作法与《反倾销协议》相关规定不一致的地方概括如下:(1)“归零”法针对不同产品类型和整体受调查产品,后者针对的是整体受调查产品;(2)前者确定倾销幅度分为二个阶段,即产品类型倾销幅度确定阶段与整体产品倾销幅度确定阶段,后者只有为整体产品确定倾销幅度一个阶段;(3)对倾销幅度负值处理方面,前者将负值作为“归零”处理,后者全面考虑可比出易,负值仍进行考虑;(4)在使用结果上,前者不是后者规定的公平比较。因此,“归零”作法违背了《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应当根据其所承

担的WTO项下的义务予以修正。

三、“归零”争端又起,WTO规则再遭挑战

自欧盟做出如此承诺后,至今为止未出现涉案国发现欧盟有“归零”作法并提出争端解决的现象。而近年来美国屡屡运用“归零”作法的行为引起了许多涉案国的不满,并纷纷向WTO争端解决专家组提起控诉。

(一)加拿大与美国软木反倾销案 在加拿大就美国软木反倾销案(DS264)的申诉中,美国也是将被调查产品按照产品类型分为几组,分别确定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和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并在通过多重比较计算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时,将加权平均出口价格高于加权平均正常价值的情况视为零。加拿大指责美国使用的方法与欧盟床单案中的“归零”方法是相同的,违反了《反倾销协议》第2.4.2条。美国认为第2.4.2条不涉及按产品类型比较后加权计算产品倾销幅度时的义务。2004年8月31日通过的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裁定,在反倾销调查中,只能认定被调查产品的整体倾销幅度,不存在被调查产品各型号的倾销幅度,美国的做法违反了《反倾销协议》第2.4.2条。由于双方不能就执行争端解决机构裁决的合理期限达成一致,2004年10月18日,加拿大要求按照争端解决机构第21.3(c)条进行仲裁。在仲裁期间,双方达成协议,美国应在2005年4月15日前执行争端解决机构的有关裁决。

(二)欧盟与美国的“归零”争端案 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是,曾使用“归零”作法并被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裁定修正相应作法的欧盟,也针对美国反倾销调查中的“归零”作法正式向争端解决专家组提出控诉,要求美国改变“归零”作法。2004年11月2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理欧盟诉美国“归零”案(DS294)。欧盟认为,美国在对原产于欧盟成员国产品的15项反倾销调查、16项行政复审裁决中使用“归零”方法计算倾销幅度,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此外,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及做法本身也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欧盟与美国就 “归零” 法的争端案件(DS294)因其涉案数量大、范围广,而成为所有对美国的“归零”法争端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案件。在该案中,欧盟指责了美国两种“归零”做法,导致美国计算的倾销幅度和征收的反倾销税超出了被调查企业实际倾销的幅度。美国的两种“归零”作法分别是:

1.与床单案和软木案中审查的“归零”一样,即在原始调查中,美国将被调查产品按照产品型号以及贸易环节等其他标准区分成各个次产品组(“平均组”)。在每个“平均组”中,都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出口价格,与对应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进行对比。然后,调查机关将平均组基础上的对比结果相加,得出被调查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倾销幅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平均组”基础上得出的负倾销幅度将会被归零。欧盟称之为“类型归零”。

2.这种“归零”出现在行政复审中。美国将每个“平均组”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每笔出易的价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在将比较结果进行相加、确定被调查产品的总倾销幅度时,美国会将所有的负倾销幅度归零。欧盟称之为“简单归零”。美国在所有的复审调查中,包括新出口商复审、情势变更复审和日落复审中,都系统性地使用了这一方法。

另外,欧盟不仅指责美国在某些具体案件中的“归零”做法,还置疑美国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方法不符合其在《反倾销协议》下的义务。欧盟认为,美国的“归零”计算方法是根据以下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程序应用的:1930年美国关税法,行政行动声明(sAA),美国商务部的实施条例(Regula-tion),以及美国商务部进口反倾销调查手册(“IAAD Manual”)和标准计算机程序(包括反倾销幅度程序和标准“归零”程序)。因而,美国的这些法律法规存在不符合WTO协议的情形。

四、“归零”法的命运

(一)WTO成员国执行DSO“归零”争端裁决中存在的问题 在执行争端解决机构对床单案做出裁决后,欧盟对其反倾销幅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然而,我们发现欧盟在反倾销调查中其实也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全面修正“归零”作法的承诺。在2004年对我国碳酸钡反倾销调查案的初裁中,就对受调查产品倾销幅度计算运用了“归零”法。为此,相关方已经向欧盟调查机构提起了异议,要求其改正该作法。对此事的处理结果关系到欧盟对WTO上诉机构裁定的履行是否彻底,因而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美国虽然履行了软木反倾销案的上诉机构的裁决,但仍坚持认为,软木反倾销案的裁决只适用于该案。美国商务部表示,不会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放弃“归零”的做法,如商务部在对原产于泰国等六国的冷冻暖水虾反倾销调查中就继续使用这一做法。在欧盟诉美国“归零”案中,专家组将面临两大问题:(1)建立在追溯征税制度上的美国行政复审,在多大程度上受《反倾销协议》的约束;(2)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的做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接受挑战。此次欧盟全面挑战美国的“归零”做法,案件的进展将对反倾销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更是引起许多成员的关注。欧盟诉美国“归零”案共有11个世贸组织的成员作为第三方参与,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挪威、中国台湾和土耳其。

(二)DSB及其上诉机构裁决的性质、效力与“归零”法的存废 WTO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裁决与WTO协议一样,一般不被WTO成员所直接适用。如欧盟在Chemnitz一案中,欧洲初审法院回避了WTO上诉机构报告是否具有直接效力的问题,同时又指出个人要援引WTO上诉机构报告,必须证明该报告对欧共体施加了五条件的、足够清楚和精确的义务。又如在Atlanta一案当中,欧共体法院法律顾问Mischo在向法院提交的一份法律意见中,指出欧共体个人不能援用WTO上诉机构报告来主张权利。对于DSB裁决的效力问题,我国大部分学者从WTO协议不直接适用于我国角度出发,认为其裁决也不能直接适用。如有的学者如此主张:“回到现实的层面,各国出于对其的维护,一般都不承认WTO协议以及DSB裁决的直接效力,这是现实的需要,不能被简单地扣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帽子。基于DSU第21条第3款及第22条的规定,也不应承认DSB裁决的直接效力。至于从所谓的”互惠“的角度出发,由于至今还没有一个WTO成员方承认DSB裁决的直接效力,得出的结论应是不承认DSB裁决的直接效力,而非承认其直接效力。总之,否认DSB裁决的直接效力对欧共体来讲是现实的、合理的,对我国来讲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范围上,DSB的裁决适用DSU第3条第2款的规定,即:“DSB的各项建议与裁决不得增加或减少各涵盖协议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因此DSU从条文上阻止了通过案例发展世贸组织法律的可能性,无论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均无权通过案例来立法。

反倾销调查中倾销幅度的计算是个相当复杂而技术性很强的领域,WTO的协定对此类问题很难预先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是法律的原则性使然,但这也正好为各国调查机构留下了相当大的操作空间。DSB的裁决一方面对各国不具有直接适用的效力,另一方面不具有立法的判例效力,这样,仅依靠“授权报复”机制的DSB裁决很难在终极意义上对WTO成员国产生制约。尤其是DSB的个案裁决的执行往往依赖于争端国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此类裁决均有可能变成政治交易的一部分,而虚置其司法制裁性。

鉴于上述的现状与分析,“归零”法在目前的WTO框架体系下是很难彻底清除的,由其造成的反倾销调查中的不公平仍将随之存在。因此,我们也很难乐观预期此次欧盟诉美国“归零”案会有重大的进展。如果可能的话,消除类似“归零”法这种作法至少有二条途径:一是,由WTO成员修改《WTO反倾销守则》,明文规定不允许采用“归零”法;二是,WTO成员修改《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扩大DSB及其上诉机构裁决的效力与适用范围,赋予DSB与上诉机构更大的权力,同时加强裁决执行机制的强制力。这二条途径虽然彻底,且必然会大大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但近期显然无法实现。然而,对WTO机制不断修正扬弃以确保整套制度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相吻合,使DSB的解释权限、解释方式、解释效力形成一套具有约束力、确定性和稳定性的规则,以维护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性和权威性,必将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长远趋势。

上一篇:新一轮农业谈判关税配额的争议及中国的立场 下一篇: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定价困惑与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