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背后的缘由

时间:2022-09-14 09:11:05

假如你想测试人类的仁慈限度,你不可能设计出比过去四年在美国发生的灾难更有效的模式。美国人对灾难做出了巨大回应。包括数十亿美元的捐款和难以统计的庞大志愿者队伍。

与此同时,慈善机构的领导们也在考虑捐款者的捐款能力能否一直持续下去。或更值得追问的是,究竟是什么动因能使得他们在第一时间内捐出他们的支票。

“一直以来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年龄、收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捐赠。”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慈善中心主任帕特里克博士说。

近期,慈善研究中心对美国7500个家庭做了调查。数据显示,捐赠的可能性与捐赠数量跟年龄成正比。例如,21-40岁之间的美国人年收入在5万-10万美元,他们会用1.9%的收入做慈善,然而,65岁以上的美国人,尽管收入和上述人群相当,但他们用在慈善事业上的捐赠占收入的4.2%。而且,65岁以上的人群做过慈善的占92%,相比之下。21.40岁的人群做过慈善的仅73%。

研究还显示,捐赠最多的并不是那些最有钱的人。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并不比收入在5万-10万美元的美国人捐赠得更多。例如,那些65岁以上的年收入在10万-20万美元的美国人会拿出收入的1.5%做慈善,而收入在万-10万美元的同年龄段美国人则拿出收入的4.2%做慈善。

罗尼博士说,通常人们会认为白人比其他种族的人捐赠多一些,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美国慈善中心在“9・11”事件后对4200个家庭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白人同其他种族人群在捐赠上没有实质差别。性别似乎也影响捐赠。单身女性在捐赠上更加慷慨,在收入和教育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她们的捐赠金额比单身男性要高出13%。

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同那些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在捐赠上同样慷慨。原因何在呢?一个较为肯定的说法是,人类是群体性动物,当给予受难者帮助时会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但是,假如捐赠真是基于道德情感的驱使,那么如何解释人们对“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的捐赠与对艾滋病和非洲贫困的捐赠的巨大差距?

如果我们认同受难者,我们便会更容易去给他们捐赠。美国人根本不会去想象他们有一天会失去家园的景象;但又有谁会把自己同巴基斯坦难民联系在一起呢?

1991年,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沃伦・皮特试图通过鼓励人们怜悯受难者的方式增加慈善收入。他写信到一家知名的慈善机构,信中或鼓励人们站在受难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说他们的帮助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但,最终他的做法失败了。相反,告知捐赠者他们的捐赠可以有效地帮助受难者的募集方式却赢得了更多的捐助。

灾难对引起人们捐赠的情感可能会有些作用。可人们是否有一天会变得对灾难不再那么敏感,或形成捐赠疲劳?这也使得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家园的含义。

上一篇:残疾与贫困 下一篇:非公募基金理事会管理空壳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