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美

时间:2022-09-14 08:11:51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美

【摘要】中国画作为一种我国独有的绘画形式,在画面的构图安排上、形象动态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等方面,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和诗画合璧等方面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构成了其完整统一的艺术美。试从中国画的形式美、意境美、色彩美、诗意美几个方面粗略探讨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

【关键词】中国画 艺术美 意境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讲究神似,更讲究意境,不失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其所体现的艺术美更是蕴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高境界。

一、中国画的“书意”线条美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以线条形式美感见长,历代中国画家创造了世界绘画中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清新的意境、雄远的气势、幽深的神韵、腕底烟云、胸中波涛,都借助中国特有的笔墨,把画的意境抒写得淋漓尽致。

线条是中国画的“王牌”,中国画的线条是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有“书意”的线条。中国画的线条吸收了书法的营养,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画线条的艺术价值及美学价值。古人画树、石等均要求用写字法入画,笔笔是笔、不可草率,并以通体无一懈笔为佳,强调用笔之过程的含蓄性,以书法的线,突破形体轮廓线的桎梏,不但用以描绘物象的精神,而且还充分表现出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画面上每一条线,都是艺术作品,不容丝毫疏忽。千条万线,以中锋、侧锋,勾、皴、染、点之笔法组成一个和谐的乐章,有起伏、有推让、有疏密、有节奏。细观每一条线,都应合乎书法的要求。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虫蚀木,真是一波三折,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美在其中,这种内在的线条美使人回味无穷。

关于中国画家以书法入画的故事很多,不胜枚举。例如清朝画家黄慎晚年所画的物,采用草书笔法勾勒,人物衣褶挺拔飘动,极有风致。郑板桥作画,更是书画结合的典型。有人赞美他长于兰竹,兰叶尤妙,画画时焦笔挥毫,以草书中的中竖长撇运之,多而不乱,少而不疏,秀劲绝伦。他不仅以书法入画,而且以画法入书法,使他的“六分半书”自成一格。有“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之誉。

二、中国画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对心与物、表现层与再现层相融合的高度概括,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境”首先是对空间与时间为限定,进而引申为艺术审美空间,成为中国艺术的审美特质,在中国画中则体现为以有限的景表现无限的境。

意境的最根本要素是意,是作者的审美经验与情感学识的高度凝结以及空间物象的高度沟通与融合,这种经验无有一处不体现出作者的人生历程与性灵轨迹,还由于情感与生命的参与,自然物象才成为构成意境的单位——意象。意象是意境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山水画中的意境生成正依托于生气流动的山林意象的组合,以意境深远著称的元人倪瓒的山水作品中的意境正是来源于种种独立而又浑然一体的意象。他的《幽涧寒松图》的意象是枯树、荒山、流水以及目所不能及的高原天际,意境就产生于这些意象的排列与整合中。枯树、荒山、流水、天空都不是意境,却是构成意境必不可少的因素。意象是指可见的个别情感物象,而意境则是指意象之外的镜花水月般的不可见的整体审美情绪。正如李商隐《锦瑟》所咏:“蓝田日暖玉生烟。”“好的意象便是良玉,而意境便是良玉之生烟,乃象外之象。”

三、中国画的笔墨美

笔墨增强了中国画语言和主体情境的表达空间。笔墨在这里不单指“运墨”和“着墨”,而是一个凝结人们创作、欣赏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感知方式和习惯,涵盖着一整套创作方法与审美范畴的中国画独有的话语。笔墨传统不仅是宋元以后的文人画传统,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传统。笔墨不仅是形式,更是精神意识,它更重视对传统质感表现力的继承和拓展,包括运笔上的中、侧、逆、藏、露等法,线条上的平、圆、留、重等趣味,运墨上的干湿、枯润、老嫩等质感表现,通过浓淡、繁简、虚实、疏密、松紧等各种形色形态因素的质地与结构性质的对比来扩展画面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水的参与和纸的特质,使笔墨呈现出千姿万色的应用和变化,“水墨交融”使黑白的对立关系发生转变,并得以具体化的表现。

四、中国画的诗意美

诗画合璧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艺术美表现形式,诗与画的交融与综合使得中国绘画具有了一种审美统一性的文化内涵,而异于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真正达到“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的诗画合璧在形式上主要有题诗于画面和依诗作画两种。前者我们称作题画诗,后者我们叫做诗意画。“题画诗与诗意画作为两种文艺样式的繁荣,本身只是诗画结合的外在表现,但在题画诗与诗意画的推动下,却促进了诗与画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的相向展开、渗透和彼此融合,使两者在创作与鉴赏活动中产生了类似的心境,也即诗与画之间意境的汇通。”这种融合特别体现在山水诗画领域,对于自然审美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诗中之“意”与画中之“境”的结合,使中国绘画不仅能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能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诗与画都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就要用形象来说话。对形象的重视使诗与画彼此相互认同,相互牵引。但是两者毕竟是有所不同的,绘画是空间造型艺术,艺术形象有视觉直接性、鲜明性的特点;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就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等特点。”画家通过笔墨技巧的处理和形式美的表现,力求使画面情景相融,意趣横生。以做诗的感悟指导绘画创作,令绘画诗意化;用诗歌语言展示美丽图卷,使诗歌充盈如画般的曼妙境界,达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画继承了民族艺术的传统与精华,更是以开放的心态广取博收、包孕古今、汇贯中外,使国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其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美体现了我们民族审美心理和反映时代精神的创新点,反映了自身的艺术精神和品格。

参考文献:

[1]卢圣.刘建安.中国画的艺术美感[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34.

[2]郎绍君.重建中国精英艺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127.

[3]徐复观.现代中国艺术[M].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54.

[4]林平.现代水墨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111.

上一篇: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及规避 下一篇:企业经营策划运势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