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新闻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09-14 07:54:04

无人机新闻面临的问题

无人机新闻,直白一点说,就是指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而来的新闻,它强调的是新闻素材的采集方式,依托的是人类科技进步及传媒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动灵活、分辨率高、成本低廉的轻小型无人机已越来越成熟,并在新闻报道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技术无疑是双刃剑,无人机新闻在拓展新闻采访渠道、丰富新闻作品样态、提升新闻报道品质的同时,一系列负面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

首先是安全问题。一方面,作为一种依托现代高科技的遥控飞行器,无人机的使用无疑具有一定技术门槛,使用者一旦操作不,便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相关的人或物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空中作业的无人机采访,在某些事故现场可能会存在干扰救援的隐患,尤其是对来自空中的救援。

其次是隐私侵权问题。随着媒体竞争、报道竞争的加剧,为获取所谓的独家新闻,一些无良记者和媒体可能会借助无人机小巧灵活的特点偷窥他人在私密场合的行为,造成隐私侵权。

再次是泄密问题。在有些正常采访而不得的情况下,无人机可能会以“采访”的名义被用来窥探某些特殊行业在特定时间、特定境况下的内部运作,造成不当泄密,甚至是违法泄密的问题。

事实上,为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我国民航局于2013年即颁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对无人机的技术要素做出了明确说明,并明确要求无人机使用者必须经过合格培训后“持证上岗”。2015年,民航局又进一步了《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对无人机使用组织的申报程序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有关组织机构在使用无人机拍摄前应按程序实施申报,申报获准后方可开展飞行活动。应当说,从政策角度,我国民航局对无人机拍摄的规范已经基本到位。

但是我们知道,由于新闻行业的特殊性,“采访”被赋予一定权利,许多关口的所谓“通行证”都是容易拿到的,如果对此不给予相应的有力度的约束,这一权利就可能会被滥用。所以对于无人机“采访”,仅仅依靠民航局颁布的规章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新闻行业管理部门有所作为。

那么,新闻行业管理部门作为的着力点何在呢?我想,从根本上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正面规范。其要义在于要明确无人机采访的适用范围,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无人机“采访”权。这就要求新闻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早日出台行业内普遍认可的、适应行业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无人机“采访”细则,对其适用范围、报道要求、操作流程及责任认定等做出详细阐释,提出具体要求,引导无人机“采访”尽快走向规范运作。

其二是反面惩戒。其要义在于对违规的记者和媒体要严肃查处,严厉追责,把警钟敲响,从反面敦促新闻人确立规则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制止“采访”权滥用。

总之,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中,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无人机新闻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使用者的问题。只有将责任细化到人,全面提升使用者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无人机新闻的出格问题和负面影响。“把好东西用好”,才能既充分发挥优势,又能有效地克服其弊端。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张小龙:像傻瓜一样做产品 下一篇:简析VR技术对“拟态环境”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