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个性,焕发语文教学的魅力

时间:2022-09-14 06:02:31

呼唤个性,焕发语文教学的魅力

教材踏着新世纪的步伐,以新世纪的新面貌,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种新,是上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整整一个世纪语文教育的仁人志士追求的结晶。翻开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课本的装帧美,入选的课文精,练习的设计新。教材弃旧图新, “自主—探究—合作”已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主旋律,“以人为本”已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以人为本”呼唤个性,走进新课标,染新一片新绿,焕发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呢?笔者谈谈自己在尝试中的感悟。

“新课堂改革”是由上而下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教育改革。从“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方式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将教学关注的焦点聚于学生,把教学当成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已(包括与他人合作)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探究过程,总结评价结果,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培养道德和情操。简言之,教学倾向于张扬学生的个性。那要适应其学生的教师是否也应展示其个性呢?笔者主要从挖掘、定位、解读、构建四个角度体验了新课标。

一、挖掘文本的个性因素,确定落脚点。

《沁园春·长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课。

从写法上来看,这首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表达和意象的组合上。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从课文的情感来看,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一样充满着青春的豪情。亲切感强,易于激感和意志,引发联想想象,呼唤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通过挖掘文本,根据该词的个性特点,教者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训练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在灵动地、多元地、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中,挖掘丰富的情感内蕴,触动学生心弦,感悟其词更深层的意味。因此在教学中确定了学法指导为诵读法(读—思—议—读):诵读贯穿学生活动始终,以诵读引发学生的感悟,以讨论促进学生诵读。

二、定位教师的个性因素,找准结合点。

自身属于情感型教师,喜欢以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教学风格展示自我。特级教师朱雪丹说过“上好一堂课,犹如写好一首诗,写诗需要激情,上课也同样需要激情……”灵动蕴藉的新诗,诗意的语言,诗意地教学,是何等洒脱,何等开心!这是自身教学的个性之所在。教师鲜明、独特而良好的个性在教育中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影响着他们一生,越是良好的而强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越深刻,越久远。因此教学中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曲折动人的人生故事,富有诗意的语言作为结合点,使之与文本的内容哲理交相辉映,达到新颖、真实、亲切感人的教学境界。

三、解读学生的个性因素,捕捉渗透点。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精神要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也是课程标准的灵魂所在。其自主性表现为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权力,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其合作性表现为教师应走下讲台,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探究性表现为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在更高的层面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师生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的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对话网络,要感受到“对话”身影无处不在。在这个网络中,师生真正地融合成为“学习共同体”,共同对整个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负责,从而寻觅出学生的个性,捕捉到渗透点。使教学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在尝试中要有这一强烈意识,努力去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究这一环节应是教学中最精彩,也最易尴尬的环节。在尝试中教师要增强预见性,课堂中关注学生,力求达到理想的境界,成为新课标尝试中的最亮丽的风景。

四、构建语文的时尚生活,寻觅创新点。

语文教育许多年来进入了一个误区,为了应试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而新教材设置了全新时尚的内容,如《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就呼唤我们教师既要有文化底蕴,又要懂得时尚,才能构建语文的时尚生活,寻觅创新点。 每学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手抄报,编写主题班会串词,收集学生作文,整理编辑成小集子《花季心语》等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是一片全新的领域,它的提出对于语文教师是一次换位思维,是一次挑战,新课标启发和指导着语文教学向综合性学习接轨,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们的教育呼唤个性,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时间之城 第7期 下一篇:努力在改变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