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武:快速测出食品中的致癌物

时间:2022-09-14 05:47:40

李培武:快速测出食品中的致癌物

李培武

198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测试中心主任

在谍战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桥段,特工一旦暴露了身份,就会立即吞下一片氰化钾,几秒钟就气绝身亡了,可见氰化钾何等剧毒。然而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物质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这就是黄曲霉毒素B1。这个既拗口又生僻的化学名词,闯入我国普通老百姓的视野,是因为某知名品牌的牛奶中,频频曝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防止超标需要监管,监管则依托检测技术。然而,如何高、快、准检测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一直以来是个技术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带领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历时整整13年,成功破解了这个难题。

在我国,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严重。除了乳制品以外,在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也都含有黄曲霉毒素。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

李培武介绍,由于缺少现场高灵敏准确定量检测技术产品,误食黄曲霉毒素污染超标的农产品或食品,成为一些地区高肝癌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通行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不仅需要大型的仪器,而且相关设备的价格十分昂贵,一台需要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而李培武团队研制的检测仪器,不仅实现了小型化,而且价位也比较低,最贵的也在5万元以内。另外,检测用时也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只需要9分钟,就可以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这种致癌物。

李培武介绍,团队研制的技术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农产品(花生、玉米、稻米等)、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调味品(花生酱、酱油、醋等)、乳制品(鲜牛奶、奶粉等)和饲料(饼粕等)等五大类65种农产品和食品检测中。

与此同时,此项研究成果还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相关技术成果已被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等一些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应用。

上一篇:痛经不孕,是卫生巾害的?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