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多元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9-14 05:36:06

基于PBL的多元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研究

一、引言

为提高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中药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规避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本文探索将PBL教学法及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法运用到《中药学》的教学中。本文践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及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课程,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医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专业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

多年来《中药学》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复杂,容易混淆,且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是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PBL教学法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roblem Based Learning,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 1969 年加拿大首创。该方法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把学习设置为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论证问题的教学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够学习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PBL 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布置或者提出问题,学生按照小组完成对问题的理解、查阅、讨论、归纳和汇报等。一个PBL的教学流程包括安排分组――设计问题――展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教师总结――教学评价等环节。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设计课前问题的环节,应尽量设计出贴近生活的“情景性”问题,并把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协作完成问题的解答。学生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知识。再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利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应对每个环节做好笔记,以便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分。

2.PBL教学法实践举例

首先,学期初将学生按学号分成若干组,每组5~7名学生,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章节的内容安排,每章选取1~2味重点、代表中药,设计相关提问,并将各章节应掌握的内容和需讨论的问题分配给相应小组,小组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围绕药物性状鉴别要点,药物在生活及临床中的应用、所治疗的病症展开调研,同时可以额外补充药物的相关典故及现代药理研究。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轮到小组所负责的章节时,由小组推荐一名组员,采用PPT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前期的调研成果,并且通过列举病例,结合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分析讨论可选用的中药,从而更好地掌握药性与功效应用。同时调研中存在的疑问,亦在课堂上提出来与同学、老师一起分析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点评,补充、完善、总结,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记忆,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完成全章节的学习。

这个过程就是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辩证思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空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基于PBL的层次递进教学法

1.层次递进教学法

层次递进教学法(stage-progressive-learning,SPL),是指根据《中药学》教材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以中药药性、药效、应用为主线分类,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将《中药学》各论每章内容分解为章、节、药物及综合内容等层次进行讲授。层次递进教学法注重整体思维,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之效用。对教师、学生把握《中药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各章节系统性有显著的效果。

基于PBL 的层次递进教学法,以SPL教学法为框架,以PBL教学法为支撑。前者重在《中药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后者通过问题形式,强化层进教学中向中药个性、差异性认识的过渡。根据中药药性、功效、应用为主线分章各论,首先向学生提问同一章内药物的共性有哪些,并列举药物,然后再提问每一节内共同特征有哪些,并列举药物,接着要求学生分析出每味药与章或节相同和不同的功效,最后总结本章中各药物的相同与不同点,达到共性、个性、对比,由面到点,层层深入学习的目的。

2.基于PBL的SPL教学法实践举例

以各论“清热药”为例,从章共性入手,以问题形式提出“清热药的共性特征是什么?”在节共性上,可以分别提出“清热泻火药的共性特征是什么?”“清热燥湿药的共性特征是什么?”“清热解毒药的共性特征是什么?”在清热泻火药“知母”的学习中,可以就知母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如作为核心知识的“知母的功效与应用”,作为知母主要功效的个性特征知识如“知母治疗脏腑里热证的特点是什么?”作为知母其他功效的特征性知识如“知母能否用于清退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候,为什么?可以通过设问,或案例,将上述问题在贯彻层次递进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知母的系统有机联系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具体知识点的把握。

四、基于PBL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

1.基于PBL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

在PBL教学模式思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端口进行师生教学交互,提高师生课前、课中、n后的交互学习水平。学校可以与网络公司共同开发教学平台、制作微课、设置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平台推送的内容重点、教学微课,对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有感性认识,通过交互平台获取课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结合提出的问题及考评测试,做好课前预习;课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对中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对于具体中药能够达到知其名、识其物、治何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后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对课程中存在的疑问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作答,其他同学也可以从对话中得到学习。

2.基于PBL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实践举例

课程组通过与网络公司共同开发教学交互平台“云课堂”,整合之前精品资源课程素材,设置各大交互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账号登入。

以解表药为例,课前在预习模块设置微课等视频,让学生对风寒、风热表症病因病机与症状特征有初步认识,熟知学习的重点难点,带着问题自学思考,并网络提交课前预习作业,教师通过提交的作业,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课堂重点讨论。

课堂上,播放中医药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需理论知识。如同样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羌活和藁本善治太阳经头痛,疼痛部位多是后头痛牵连项部,巅顶头痛甚者更是多用藁本;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如果仅凭教师口头描述这些疼痛部位,学生的印象不深刻,也不容易记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经络循序路线动态动画,把以上药物治疗头痛的具体部位与脉络走向结合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播放视频展示临床病例,要求学生分M讨论,分析病症,推荐用药,而后老师点评与补充,借此提高了学生运用中药的能力。

课后我们通过“云课堂”,安排同步习题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课后亦可在平台提出学习过程中或课外阅读中未明白的知识点,教师随即在平台作答,其他学生可以随时登入平台浏览大家的交流对话,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从而形成灵活的第二课堂学习氛围,为课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搭建桥梁,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热情。

五、基于PBL的对比归纳教学法

1.基于PBL的对比归纳教学法

在PBL教学模式思路下,《中药学》教学应遵循“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注意衔接”的原则,以“性能――功效――主治”为主线,对比归纳,其他相关内容围绕其展开,突出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解释难点,做到主次分明,化繁为简,详略得当,不必面面俱到,切忌泛泛而谈。指导学生根据“主线”思路进行对比归纳,先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同类药物的比较,重在同中求异,突出个性,区分细微差别,从而做到精准用药。以此类推、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这条“主线”思路对其他重点药物进行分析、讲解,锻炼学生对比归纳、辩证思辨及运用能力。

2.基于PBL的对比归纳教学法实践

以各论“清热药”为例,课前先将重点药物分配给各小组准备,根据“性能――功效――主治”思路进行课前预习,比较同类药物的异同,进行区分归纳。

如同为清热燥湿药的黄芩、黄连、黄柏,结合功效、应用,学生对比归纳会发现,黄芩清上焦湿热,用于清上焦肺火;黄连清中焦湿热,用于泻胃火;黄柏清下焦湿热,用于泻肾火而退热除蒸。同样有清热凉血功效的药物,生地黄清热凉血之力胜,多用于热病出血、消渴、真阴亏耗之虚证;玄参苦咸降泄、泻火解毒之力强,且能软坚散结,多用于热毒发斑、咽痛喉痹、瘰疬结核等;牡丹皮长于凉血退蒸、活血散瘀,用于血分实热、虚热骨蒸及血滞经闭、跌打损伤;水牛角主清血分实热,以解毒为优,宜用于热病高热不退、血热毒盛者。

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在掌握药物共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抓住药物的个性,深入掌握药物,达到精准用药,提高了学生分析辨证用药水平。

六、结语

传统《中药学》理论教学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学,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缺少学生的参与而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为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气氛沉闷。

本文采用PBL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层进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对比归纳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基于该理念的中药学实践教学模式可增加《中药学》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注重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有效的分工协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力工程”课程改革与实... 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出纳实务》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