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05:28:28

浅谈探究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一、出示尝试题

新课开始时,教师宣布课题,明确教学要求,然后出示尝试题。尝试题的设置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简单一点,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另一种可以来源于生活,尽量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来激发教学,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如Word课程中让学生设计一张名片、一份板报等。

二、学生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但学生自身素质存在着差异,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但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仍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应在出示自学内容的同时给予点拨。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的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最后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

在尝试练习中,要合理应用反馈原理,让学生切实体会掌握知识的成就感。在学生尝试前,先给点提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生学习每个新软件时,先让学生欣赏用这个软件制作的作品,从作品中体会软件的功能,让他们通过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自学,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如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可先设计一份板报,掌握基本的排版技术,再设计制作一份报纸,全面掌握排版的技术,从而对Word功能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更加熟练,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四、结果评价

计算机专业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技术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所以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要综合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来全面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和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

1.作品评价法:是在教学评价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可以用电脑作品的形式来进行评比,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使学生们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例如把学生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去,供全校的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2.过程评价法:有的学生基础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做得不如其他同学,但这样的学生更应恰当地给出评价,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用的哪些基础理论比较好,哪些基本知识学得比较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在前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讲评板报的设计时,有些学生设计思路、色彩搭配特别好,只不过在个别工具的使用上有所欠缺,这样的学生也应当提出表扬,对他的长处加以肯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评价会起到意外的效果。

五、课后留创新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五笔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把自己的名字编成字根、记忆所有字根。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北京:高等出版社,2004.

[2]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系)

上一篇:用美学铸造语文教学的完美课堂 下一篇:关于电容器的电压与电量关系的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