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的研究

时间:2022-09-14 05:14:32

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的研究

摘要: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Monasteries albus)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雌性、间性、雄性3个阶段。卵巢发育分为Ⅰ~Ⅵ期;间性性腺发育分为间性Ⅰ期和间性Ⅱ期;精巢发育分为Ⅰ~Ⅵ期。各期性腺主要包含对应时相的生殖细胞,也有其他时相生殖细胞存在,生殖细胞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

关键词:黄鳝(Monasteries albus);网箱养殖;性腺发育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095-04

黄鳝(Monasteries albu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黄鳝资源濒临枯竭。为了解决苗种缺乏问题,黄鳝人工繁殖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些学者对野生和养殖池内黄鳝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完整的性腺发育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分期[1-8]。Brown等[9]、邴旭文等[8,10]认为黄鳝在高密度群栖状态下,受食物资源和所受空间的影响导致性腺常停止发育。目前还无人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进行研究,本研究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以期在网箱养殖条件下获得大量高质量的黄鳝繁殖亲本,为解决黄鳝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施概况

选取湖北省汉川市刁汊湖渔场池塘为试验基地。该池塘呈长方形,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四周无高大的树木。放养前每1 000 m2用225 kg生石灰干法清塘,然后暴晒7~10 d。网箱规格3.0 m×1.0 m×1.2 m和2.0 m×1.0 m×1.2 m,前者为30目、后者为60目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加工而成,用毛竹固定于池塘中,网箱底部距池底0.5 m,上口高出水面0.4 m,前者设置42个网箱,后者设置3个网箱,网箱之间的间距为1.0 m。放苗前15 d设置水花生作为黄鳝的栖息巢,水花生的种植面积为网箱的2/3左右。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黄鳝一部分购自湖北省汉川市刁汊湖周边市场,选取规格一致、体格健壮的黄鳝1 440尾,体长25.2~38.5 cm,体重26.8~57.5 g;另一部分来自试验网箱内繁殖出的仔、幼鳝。

试验分为两组:一组是购自刁汊湖周边市场的黄鳝,共42个网箱,每个网箱30尾黄鳝;另一组是试验网箱内繁殖出的仔、幼鳝,共3个网箱,每个网箱40尾黄鳝。

1.3 试验饲料

饲料(表1)由鱼粉、NP-90喷雾干燥血球蛋白粉、鱿脏粉、豆粕粉、酵母粉、多维、多矿、淀粉(所有原料均由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等配制而成,配制方法采用等能不等氮法(以鱼粉、鱿脏粉、酵母粉、豆粕作为蛋白源,配制成蛋白质含量35%的饲料)。

1.4 饲养管理

试验从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天下午6点左右投喂饲料1次,按体重的3%~5%将饲料投放于水草表面,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和实际摄食情况而定。投喂饲料后,每隔20 min观察一次摄食情况,不够则继续加投,直至最后两次观察发现池内饲料不再减少为止,此时认为鱼已饱食,然后取出残饵烘干后称重。每天早、中、晚各测量一次水温,并观察黄鳝活动情况。每周测量一次水体pH,每个月用灭毒灵对整个池塘消毒一次。

1.5 取样并制作性腺切片

每月30日定时进行取样,从每个网箱随机取出3尾黄鳝,取样时在网箱投放诱捕黄鳝的笼子以避免黄鳝受伤。测量体长并称重后进行解剖取性腺,将性腺固定于Bouin氏液。制作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根据黄鳝性腺在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对各样品性腺进行分期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黄鳝性腺切片观察,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性腺发育可分为雌性、间性和雄性3个阶段。

2.1 雌性卵巢发育时期

根据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情况,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雌性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

Ⅰ期卵巢:多见于1~2月龄的仔、幼鳝。卵巢不明显,接近透明,呈细线状。细胞以Ⅰ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结缔组织较少,卵母细胞外有一层很薄的滤泡细胞。细胞呈卵圆形,直径仅为11~18 μm,细胞核可见,细胞质很少。Ⅰ时相卵母细胞为处于卵原细胞阶段或由卵原细胞向卵母细胞过渡阶段(图1A)。

Ⅱ期卵巢:多见于3~4月龄的幼鳝。卵巢乳白色,呈线状。肉眼不见卵粒, 充满Ⅱ时相母细胞。细胞呈卵圆形,直径为120~280 μm,细胞体积较Ⅰ时相明显增大,细胞核相应增大,核仁数增加,靠近核膜内侧分布。细胞质为嗜碱性,大部分卵母细胞外面有一层滤泡细胞(图1B)。

Ⅲ期卵巢:多见于5~9月龄的幼鳝和已产卵的亲鳝。卵巢呈棒状,肉眼可看见淡黄色的小卵粒。卵巢内有Ⅱ时相和Ⅲ时相卵母细胞,细胞呈卵圆形,直径为270~490 μm。细胞质为嗜碱性,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小卵黄泡,大部分核仁分布在核膜边缘,部分核膜出现皱褶。大部分细胞内出现内外两层滤泡膜(图1C)。

Ⅳ期卵巢:多见于3~5月龄的幼鳝和已产卵的亲鳝。肉眼可见大小不等的橙黄色、淡黄色卵粒。Ⅳ时相卵母细胞占较大比例,Ⅱ时相、Ⅲ时相卵母细胞也可见。细胞呈卵圆形,直径为860~1 650 μm,细胞体积较Ⅲ时相明显增大,卵黄颗粒较多,几乎充满核外空间。细胞质为嗜碱性,多分布于核周围和卵膜边缘,细胞核的位置由中央向边缘移动。细胞内有内外两层滤泡膜,外层由扁平状的滤泡细胞组成,内层为颗粒状滤泡细胞。Ⅳ时相卵母细胞为处于发育晚期的卵母细胞(图1D)。

Ⅴ期卵巢:多见于5~8月龄的幼鳝和已产卵的亲鳝。Ⅴ时相卵母细胞已经排入卵巢包膜中,卵巢包膜里充满橙黄色的大卵粒,挤压黄鳝腹部即有成熟卵子流出,卵巢里Ⅱ时相、Ⅲ时相和Ⅳ时相卵母细胞均可见。细胞呈卵圆形,直径为3 150~3 900 μm。细胞质中充满粗大卵黄颗粒,它们在成熟的过程中融合成块状,在细胞质的边缘仍有滤泡,卵子外只有一层增厚的放射膜包围。此时卵粒已成熟离巢,游离在卵巢包膜内。Ⅴ时相卵母细胞为处于发育转折阶段的卵母细胞(图1E)。

Ⅵ期卵巢: 多见于5~8月龄产卵后的亲鳝。为刚产过卵退化时期的卵巢,结构较疏松。其中以已经排出卵的空滤泡膜和败育的卵母细胞为主,Ⅱ时相、Ⅲ时相、Ⅳ时相卵母细胞和未排出的Ⅴ时相卵母细胞有时也可见。细胞逐渐萎缩,部分细胞核膜溶解,核物质散布于细胞质中,液化的卵黄物质呈团块状分散于性腺囊腔内(图1F)。

2.2 间性性腺发育时期

黄鳝在排卵或产卵后,雌性生殖细胞逐渐败育,与此同时原始精原细胞生长发育,进入雌性生殖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共存的间性发育阶段。根据性腺里这两种生殖细胞的发育状况,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间性性腺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

间性Ⅰ期:性腺呈白色长条状,肉眼不见卵粒。性腺内未见Ⅳ时相和败育的卵母细胞,只有一些Ⅱ时相、Ⅲ时相卵母细胞以及部分滤泡细胞,卵母细胞的细胞器也较少,在性腺的结缔组织中可观察到少量的精原细胞(图2A)。

间性Ⅱ期:性腺呈白色长条状,肉眼不见卵粒。性腺内只有少量Ⅱ时相卵母细胞,其细胞核已发生偏位,核膜不清晰,部分核仁解体或空泡化,有核仁外排现象。精原细胞发育形成精小囊,精小囊多分布在结缔组织间隙中,有的精小囊内的生精细胞已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图2B)。

2.3 雄性精巢发育时期

根据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情况,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雄性精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

Ⅰ期精巢:多见于1~2月龄,精小囊已开始发育,由精小囊组成的精小叶还比较小。精小囊内以精原细胞为主,有的已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另外在精小叶之间还有部分结缔组织(图3A)。

Ⅱ期精巢:多见于3月龄,精小叶数量增多,同时直径也增大,有些精小叶中出现小腔隙,精小叶内除少量精原细胞外,主要为初级精母细胞(图3B)。

Ⅲ期精巢: 多见于3~4月龄,精小叶数量较多,遍布于整个精巢,精原细胞多分布于精小叶边缘,各精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可看见微血管和部分细胞核;精巢内出现少量小的管腔,精小叶中以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为主(图3C)。

Ⅳ期精巢: 多见于4~5月龄,精小叶中初级精母细胞减少,次级精母细胞经第二次成熟分裂发育为细胞(图3D)。

Ⅴ期精巢: 多见于 5~6月龄,有些精小囊已经发育成熟,它们之间的隔膜消失,形成大的管腔,成熟的聚集于管腔内,但部分精小囊仍由细胞组成。精原细胞数量较少,零星分布于精小叶壁。同时精巢内空腔增多,并且在这些空腔内,大多数都可观察到成熟(图3E)。

Ⅵ期精巢: 多见于6月,为排精后精巢,精巢内空腔较Ⅴ期减少,有的管腔中还残存少量。空管腔四周的管壁上精原细胞数目增多,有的已形成精小囊(图3F)。

3 小结与讨论

3.1 关于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的性腺发育及特点

本研究首次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性腺有着完整的发育过程,其发育正常,黄鳝的性腺发育有着明显的性逆转特征,可分为雌性、间性、雄性3个阶段。

3.2 人工养殖密度对性腺发育的影响

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属于高密度群栖环境,其性腺有着完整的发育过程,并没有停止发育,在繁殖期其性腺也能够正常发育成熟,表明网箱养殖条件下高密度并没有成为黄鳝性腺发育的制约因子。这一研究结果为解决黄鳝人工繁殖的瓶颈问题,即获得大批量、高质量的黄鳝成熟亲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周定刚,谭永洪,付天佑.黄鳝卵巢发育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2,16(4):361-367.

[2] 周定刚,谭永洪,曹五七,等.黄鳝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3):256-261.

[3] 张小雪,董元凯.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J].水利渔业,1994(4):9-11.

[4] 肖亚梅.黄鳝繁殖生物学研究:Ⅱ.黄鳝的雌性发育[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18(4):45-51.

[5] 肖亚梅,刘 筠.黄鳝由间性发育转变为雄性发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J].水产学报,1995,19(4):297-304.

[6] 杨代勤,陈 芳,刘百韬,等.黄鳝产卵类型及繁殖力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14(3):40-44.

[7] 尹绍武,周工健,刘 筠.黄鳝的繁殖生态学研究[J].生态学报,2005,25(3):435-440.

[8] 邴旭文.模仿自然繁殖条件下的黄鳝人工繁殖试验[J].水产学报,2005,29(2):285-288.

[9] BROWN C, LALAND K N. Social learning in fishes: A review[J].Fish and Fisheries,2003,4(3):280-288.

[10] 邴旭文,徐 跑.黄鳝生态繁殖技术的研究[J]. 经济动物学报,2003,7(3):46-48.

上一篇:营养生长期葎草对干旱胁迫应对机理的性别差异... 下一篇:不同排源方式对辐照剂量不均匀度及射线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