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贷款办学所面临财务风险的研究

时间:2022-09-14 05:10:11

关于学校贷款办学所面临财务风险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与规模的扩大,最终导致教育经费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使得学校筹资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贷款办学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财务风险,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贷款;财务风险;防范

所谓学校“贷款风险”,也称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贷款主体――学校,在贷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该主体遭受资财损失的可能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贷款发展导致学校办学效益下降的风险;二是贷款发展导致学校出现财务困难的风险。

一、宏观风险

(1)政策风险。学校贷款的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变动导致的风险。当国家鼓励学校发展时,政府往往出台一系列贷款优惠政策;相反,国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的贷款,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均有学校作为贷款主体或担保单位的限制性规定,学校贷款并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学校通过贷款方式向银行融资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能长久。(2)经济风险。学校贷款的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当国家宏观经济高涨、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时,用于教育财政支出必然增加,学校预算内收入增加;由于经济发展带来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国民的教育投入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增加,此时,学校还贷能力较强,信贷风险下降;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信贷风险随之增加。(3)自然风险。学校贷款的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界的不确定因素,如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使学校蒙受经济损失而无法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二、微观风险

(1)规模风险。学校贷款规模超过其自身偿贷能力,出现资不抵债就会引发贷款规模风险。学校贷款绝大部分采用信誉担保,如何确定一个学校贷款最高额度,银行与学校本身都没有明确标准和计算依据。在实际贷款过程中,银行与学校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学校是政府主办,学校的贷款终归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来偿还的,能贷就贷、尽量多贷的思想盛行,导致学校贷款规模过大。学校贷款总额一旦超过其还债能力,必然使学校利息费用急剧增加,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支出,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科研质量下降,并可能危及学校的办学质量。(2)管理风险。学校贷款的管理风险是指学校对贷款资金管理失控造成的贷款资金流失的风险。首先现行学校运作管理机制存在贷款管理失控的因素。其次贷款资金投向缺乏整体的科学规划,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未作深入细致研究便仓促上马,导致效率低下、效益不佳、投资难以收回,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甚至流失。再次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存在贷款资金挪用的可能。贷款资金不专项专用,而是与现有资金混流使用,使学校财务管理混乱,陷入支付窘境,危及财务正常运行。另外,资金核算中事业基金与固定基金的界限不清,混淆产权关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学校贷款办学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学校作为事业性单位其资产是不能为贷款提供担保和抵押,这是贷款无法顺利落实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如果借贷双方发生法律纠纷,明显是对银行方面不利,如果银行方面不是积极主动并通过一些办法加以通融,贷款是根本无法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贷款建设中筹资活动的开展。学校的贷款项目的贷款期限几乎都是5至10年的长期贷款,现在银行能批准的是参照商业贷款项目,一般最长的还贷期限为3年中期贷款。教育贷款本身应该是政策性贷款,但现在偏偏又挤入商业贷款之中,只能是采取滚动借贷的这个权宜之计。

四、学校贷款财务风险的后果

单纯从财务角度看,学校贷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又有财政投入,不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这正是金融机构敢于向学校发放信用贷款,学校内部也很少意识到贷款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学校贷款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首先学校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将加重学校利息负担,引发财务危机,直接影响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正常运转;其次学校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将失去银行信用,学校信誉也会受到损害。商业银行办理借款业务时,按照借款条件可分为保证借款、抵押借款、质押贷款和信用借款等,信用借款是只凭贷款人信用而无须抵押品和担保人的一种借款。很多学校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都是靠其良好的声誉及在与银行交往中树立的信誉获得的;再次如果学校不切实际地追求事业的“长远发展”,过度挪用仅有流动资金,贷款所形成的资产尽管是优质、超值的,但短期内并不能释放出有效的净现金流入。流入与流出不对称,将直接引致流动资金流量不平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投入,影响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真正耽误学校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现代产品中的人机界面设计 下一篇:高等级公路路面平整度施工现场控制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