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4 04:29:56

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通过对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提出提高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应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分等方法对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其结果是,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总得分为7.21分,处于中上水平。鉴于此,高校、社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15-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老同志的关怀和爱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社会提高老年人健康的供给程度和老年人口健康需求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老年人对生命及社会环境的认同感[1]。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就对生活质量进行了测量,并认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2]。后来许多学者又从社会、心理、经济收入、躯体健康等多个角度对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3--6]。我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90年代。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主要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针对中西部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针对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几乎没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经济、社会等多方的影响[7]。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其高校离退休人群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地域、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涵盖云南农、林、医、师、工、综合类15所在昆和地州本科高校的926名离退休人员。其中,离休95人、退休831人、管理干部179人、教师678人、工人89人,男性占49%、女性占51%,年龄在50—59岁的占9.7%、60—69岁的 47.9%、70—79岁的32%、80岁以上的10.4%,大专以上的占74.3%、中专及高中的16.1%、初中及其以下的9.6%。其自然属性与云南省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工具及方法

自制《云南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状况调查表》和Excel统计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8]对影响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文献研究和Delphi专家调查法,我们对14所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和具有一定代表的离退休人员共21位作为专家进行了多次的座谈和咨询,建立了包括生活环境状况、精神生活状况、家庭和谐度、身体健康状况、适应能力、物质生活条件6个方面20个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9]。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上述评价指标编制了《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状况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的5点记分,分别对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五选项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的分值。并按各高校离退休人员组成的10%的比例发放问卷1017份,回收有效问卷926份,问卷回收率为91%。

(二)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1.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为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我们将专家认可的6项一级指标,再次返回去请21位专家,按表1中1—9的标度值对考核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最后综合大多数专家的意见,确定出表2所示的判断矩阵。

将判断矩阵中的数字代入公式、和得得W1=0.14;W2=0.06;W3=0.11;W4=0.37;W5=0.04;W6=0.28。为进一步验证所得权重系数的可靠性,我们用一致性比率公式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CR

2.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对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比例分配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表咨询专家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并按其对重要程度采用5—1分的表述,如绝对重要的给5分,非常重要给4分,明显重要的给3分,稍微重要的给2分,不重要的给1分。然后汇总专家意见,对同一指标的赋值求其平均值(mj为给j指标评分的专家人数,Xij为第i个专家给j指标的评分),然后将每一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平均分值相加,根据每个指标得分所占总分的比值,计算出该指标的权重系数,同时计算各指标满分率(m'

j为给j指标评满分的人数)来分析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计算变异系数(其中标准差)来分析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最后以算术平均值大于3.0,满分频率大于0.1,变异系数小于0.25为标准来选择二级指标,根据对21位专家打分结果统计,20项二级指标均符合以上条件,具体见表3。

(三)用综合评分法计算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综合得分

1.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

根据回收的926份有效问卷,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整理,得到各二级指标在各评语集上得分所占比例(见表4)。

代公式Bn=A×Ai+B×Bi+C×Ci+D×Di+E×Ei(Bn为二级指标得分;A、B、C、D、E为各二级指标对应的评语集得分,其中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不好2分、很不好1分;Ai、Bi、Ci、Di、Ei为各二级指标在各评语集上得分所占比例),求出了各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如表5。

2 .一级指标的得分计算

根据各二级指标得分和权重,代,计算出影响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六个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如下:生活环境情况3.35分、精神生活情况3.50分、家庭生活情况3.68分、身体健康情况3.67分、心理适应能力情况3.50分、物质条件情况3.66分(其An为第n个一级指标得分、Bni 为第n个一级指标下第i个二级指标得分,Bni 为第n个一级指标下第i个第二级指标权重系数)。

3.计算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综合得分

代(其中An为第n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Wn为第n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得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分3.61。

四、结论

(一)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总体评分为3.61分,处于中上水平

离退休人群对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价分数由低到高依次为:生活环境3.35分、心理适应能力3.50分、精神生活3.50分、物质生活条件3.66分、身体健康状况3.67分、家庭生活3.68分。说明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的家庭生活处于较好水平,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一般水平,而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环境方面则相对较差,需要在这两方面重点下功夫。

(二)家庭生活得分最高,为3.68分

这个指标说明,离退休人员对家庭生活较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向核心家庭模式演变,家庭规模小型化,其结果是传统的家庭功能明显弱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也开始下降。教师们的传统家庭观念比较强,而现代社会大多数子女不与老人同住,这使老年人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加深了老年人对子女的牵挂和思念,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是要把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继续落实和巩固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为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二是要指导老人处理好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要不断提高老人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为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身体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三)身体康状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得分为:3.67分、3.66分,处于中等水平

在身体健康状况这一指标中,身体健康状况得分为3.63分,生活自理能力为3.68分,说明离退休人员的身体基本上保持良好状态,生活能够自理。而物质生活条件这一指标中,经济收入得分3.68分,住房条件得分3.63分,说明离退休人员对他们的经济收入和住房条件基本满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事业单位工资进行了改革,高校离退休人员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实施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身体锻炼,尽力实现生活的自理。因此,经济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10],要加大经济投入,继续落实和完善工资改革、医疗保障等制度,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舒适提供保障。同时,对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人,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慰藉[11]。

(四)精神生活和心理适应能力分别得3.50分和3.50分,处于中等水平

在精神生活这一指标中,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恐惧感、失落感和孤独感几项指标得分分别为3.30分、3.48分、3.65分、3.73分,说明离退休人员尤其是男性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的很少,与相关研究一致[12],并且对衰老和死亡充满了恐惧。心理适应能力这一指标中,对离退休生活的适应、经常心情、衰老感的得分分别为3.54分、3.50分、3.43分,说明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离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角色的改变,使离退休人员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情绪上的极不稳定,从而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13];有的生活消极,不太愿意参加活动,精神生活满意度较低。为此,一是学校和社区一是要尽量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做到“老有所乐”,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要为老年人搭建各种发挥“余热”的平台。高校应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在社会和老年群体间搭建好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重新回归到社会的舞台,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三是加强老年的心理咨询与调适。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尽快适应离退休生活。

(五)生活环境得分最低,为3.35分

在这一指标中,居住地自然环境得分3.42分,老年活动场所得3.50分,单位关怀得3.36分,社会提供条件得3.23分,居住地医疗条件得分3.21分,说明离退休人群对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太满意。也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社会环境,安全的活动场所,单位的人文关怀,优越的社会条件和良好的医疗条件,这些都是老同志们所期盼的。学校和社会要在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大投入,进行环境建设。二是要加大对老年活动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安排一些健身型、益智型、陶冶情操型、交流型等室内外老年人活动场所,丰富老人的活动,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J].人口研究,2002,(5).

[2] Weinstein M C, Stason W B.Stud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people [J].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 1977, 29(6): 716 -721.

[3] 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4] 刘渝琳,王路,赵卿.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4):34-39.

[5] 张亚琴,曾慧,程红平.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74-76.

[6] 陈英姿,邓俊虎.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J].人口学刊,2011,6(6):27-33.

[7] 李杨春,王丽,张茜.新疆石河子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垦学,2009,(5).

[8] 单青,聂良华,沈其君.层次分析法在科室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1):29-31.

[8] 傅再军,商茹,赵平,等.高校离退休人群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10] 陶国枢,刘晓玲,陈丰.北京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老年杂志,1997,17(4):197-198.

[11] 张琳,宁艳花,姚丽,等.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9(27):2.

[12] 解登峰,葛明贵,谢章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99-301.

[13] 王大华,燕磊.离退休干部老化心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J].中国老年杂志,2011,31(2):301-303.

上一篇: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西方宗教教堂的差异 下一篇: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探析